第122章 无药可救(1 / 2)

加入书签

梁军大营的冲天火光,数里外清晰可见。

谢宣怀料定,元沐必已派兵增援。

他是不会拿自己的命,去赌谢韬的速胜,为其火中取栗。

同时,他深知元沐的厉害。

若非密约于先,欲赚其先锋入瓮,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既知中计,元沐的报复必如倾盆之雨,其势难以承受。

战前,谢宣怀所拟之妙计,指的便是这场小胜。

占元沐一点便宜,便不作纠缠,立即撤军。

胜虽小,却足以夸功于朝。

届时,即便太子僭越未遂,梁帝纵然有心动他,亦不便出手。

至少短期之内,绝不会动他。

以寡击众、“大败魏军”的英雄,梁帝若除之,难堵朝野悠悠之口。

千秋史笔必录其昏聩。

凡帝王,皆在乎身后之名。

此乃谢宣怀之底气所在。

至于梁帝所定三日之期,他有足够的理由辩解,毕竟魏军势大嘛。

此外,左卫军乃其嫡系,他自认如此。

保存之利,要远大于折损于此。

毕竟左卫军支撑其朝中地位,乃重要保障也。

须知臣子斗皇帝,手中必不可无兵,所谓忌惮也。

谢宣怀的撤军命令,是不容置疑的。

谢韬虽有自己的小算盘,亦不明其理,然惟有领命尔。

军令迅速下达,训练有素的左卫军将士,有序撤军而去。

这一撤,便是直驱长江之滨,沿途郡县皆过而不入。

急急如丧家之犬,毫无胜师之军容。

据谢宣怀估计,此时梁帝应已率军南渡。

仅靠他手中的左卫军,还有陆瀚洲所统的西路军,不足以与元沐相抗于野。

至于据城固守,阻敌南侵,为梁帝再度发兵争取时间。

此乃老成谋国之策,他却直接忽略之。

他怕梁帝不发兵救援,借魏军之手将己除之。

届时,坐困孤城,他将欲哭无泪。

恰如当初,他不相信萧绍瑜能守住睢陵,形势相类,他亦不自信。

故惟有南渡,才是最佳之策。

而两条腿若想跑过四条腿,根本顾及不到军容,只管一路向前。

一路狂奔,左卫军已入新昌郡地界。

其实,新昌郡治顿丘,是最理想的固守之地。

然谢宣怀既无固守之心,亦不敢入顿丘。

须知顿丘乃范雍苦心经营之地。

入顿丘,谢宣怀怕自己未死于元沐之手,却被范雍诛杀。

至于南渡之后,淮南之地尽陷于魏,则不在他的考虑之中。

毕竟划江而治,才是他心中的底线。

而范雍,却是无法南渡避难的。

梁帝诏令“无令不得回京”犹在,亦无新诏。

倘若范雍南渡,便犯了欺君之罪,死路一条。

与其弃尸于市,不如战于顿丘。

可以预见,最终范雍必折于元沐之手。

想及此处,谢宣怀反而甚为欢喜。

喜折国之大将,不悲国土沦丧,其私心之重已入膏肓之境,无药可救也。

......

自左卫军撤军后,不及一刻钟,魏军援军便已赶到梁军大营前。

领军魏将,正是悍将杨彦超。

他的心情是复杂的,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