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遇袭(上)(1 / 2)

加入书签

虽然失去了承接宁西化工集团30万吨氨醇装置设计任务的希望,但是公司仍旧还要运转,三十多口子人等着养活,所以依然需要继续寻找新的项目。

九月初一天,耿志远开车带着木晓月赶到了梁城精细化工厂寻找机会。

农药产品种类繁多,更新换代的速度也比较快,所以精细化工厂今年至少还要上一到两个新项目,另外有几套装置需要进行技改。

这次到厂里来,耿志远主要是想拜访一下相熟的余汝铭和齐先华,看看能不能承接到设计任务。形势所迫下,即便耿志远不善于甚至不喜欢社交,也必须硬着头皮走出来开拓市场。毕竟猫在家里,项目是不会主动找上门的。

余汝铭还是挺给面子,热情接待了他俩。听明白来意后,余汝铭沉吟道:“我们这儿倒是刚好有个技改项目,准备对DCM装置进行改造,你要是有意向的话可以报个价。”

梁城精细化工厂的中小型技改项目一般交由梁城市化工设计院设计,复杂点的大中型项目则会找省级设计院负责。

厂里若将中小型技改项目设计任务交由远为工程公司承担,无异于抢了市化工设计院的饭碗,从而跟它形成了竞争关系。由于行业隶属的历史原因,市化工院在梁城化工系统内影响力颇大,远为公司一旦动了它的奶酪,恐怕会带来一些无法预测的麻烦。

但是类似远为公司这种新兴小型技术企业要想得到发展,只能凭借实力四处粗暴地争抢项目,想要维持一团和气的话只会导致公司夭亡的悲惨结局。

“行啊,没问题。”既然余汝铭开了尊口,耿志远当然毫不客气道:“你把设计内容和范围说一下,我好估计估计工作量。”

地方化工局取消后,原来隶属于化工局的二级单位不得不各自独立找饭吃,市化工设计院也从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落魄成了自负盈亏的企业。

虽然变成了企业,但是市化工院从上到下的思想还没有跟着及时拐过弯来,服务态度和设计速度依然停留在原有慢条斯理的状态,搞得各个化工厂颇有怨言。

去年,市化工院承接的精细化工厂技改项目从一开始便不顺利,由于项目小收费少,设计人员哪里肯用心?磕磕绊绊好不容易干完时,已经是今年夏天。

一个技改的小项目拖沓了一年多才交差,精细化工厂能满意才怪呢,所以余汝铭愿意把技改项目交给远为工程公司负责,毕竟当年耿志远给他留下的专业能干印象太过深刻。

DCM装置只有一个生产车间,本次技改主要是对加料、回收和尾气处理系统进行优化,工作量并不算大。

耿志远考虑一番后道:“余厂长,工作量太小了不好报价,要不你再找个小项目我们一块帮你们干完得了。”

余汝铭也知道DCM装置工作量较小,犹豫了一会儿道:“要不DM装置技改也交给你们吧,反正这两个装置用的原料都是来自你给我们设计的CCP项目。”

DM装置技改的工作量相对大上许多,耿志远暗自估算了一遍道:“这样吧,我也不虚报多要,两个装置的技改一口价二十八万,你看怎么样?”

如果换作市化工院,DM装置和DCM装置技改起码收费三十万以上,加上精细化工厂效益很好,二三十万元设计费并不怎么放在心上,因而余汝铭当即点头道:“行啊,二十八万不算高,这两个项目就交给你们了。”

梁城之行总算没有白跑,又谈了会儿设计进度要求和付款事宜,看看时间已是中午,余汝铭做东招待耿志远吃了顿简单而美味的工作餐。

离开精细化工厂后,耿志远并未直接返回省城,而是车头一转去了海滨县楚远塑编公司。

“耿工,咱们这是去哪儿啊?”木晓月见汽车并未驶上高速,而是掉头往北而行,禁不住好奇的问道。

耿志远一边开车一边答道:“去一个厂子看看,我跟他们老板认识。”

木晓月眺望着车窗外一望无际纵横交错的农田和沟壑,感慨道:“好大的一块平原呀,连天际线都能看到。”

“梁水河冲积平原,从市区一直到海边都是平原。”耿志远介绍道:“落差太小,所以海边容易被海水侵蚀,大多是不能耕种的盐碱地。”

说话间来到了楚远塑编公司,门卫认出是董事长的车牌号,还没等车到跟前便赶紧打开了道闸。

欧蓝德来到办公楼下刚刚停稳,陆怡、张树林和陆文公便匆匆从楼上跑下来予以迎接。

木晓月见厂里的领导对耿志远带扭头哈腰非常恭敬,甚至颇有几分讨好的意思,搞得她疑惑不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