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8章 满文之劫(1 / 1)
1.满文之劫
在“老满文”使用33年后,即1632年(后金天聪六年)初,努尔哈赤的继承者皇太极颁令,由达海承担完成了改进“老满文”的任务。据《国朝耆献类征·达海传》记载:皇太极“谕达海曰:‘国书十二字头,向无圈点,上下字雷同无别,幼学习之,遇书中寻常语言,视其文义,犹易通晓。若人名、地名,必致错误。尔可酌加圈点,以分析之,则意义明晓,于学字更有裨益矣。’达海遵旨,寻译,酌加圈点。又以国书与汉字对音未全者,于十二字头正字外,添加外字。犹有不能尽协者,则以两字连写切成,其切音较汉字更为精当。”达海对“老满文”的改革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一是在一些“老满文”字母旁边的添加圈点,使原先雷同的字母得以区别,做到一字一音;
二是创制特定字母,以便于准确地拼写外来借词;
三是创制满文字母的连写切音形式,解决了音译人名、官名、地名和物名等词汇时容易出现差错的问题;四是规范字体,统一书写形式,消除了过去一字多体的混乱现象。经达海改进的满文称为“有圈点满文”,或“新满文”。现在人们通常所说的满文,一般是指“新满文”。
从满文的初创到改进,用了30余年时间,最终使满文成为一种便于使用且完善的文字。无论是老满文,还是新满文,其推广使用都经过了一个过程。满文的创制与改进一样,都是在女真最高统治者的决策和指导下完成的,所以两者的推广和使用,必然都会采用行政命令的办法,具有十分有效的作用。满文初创之后,由于大力推广,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就得以推广使用。仅从现存的用老满文写的原始档案来看,最早的是1607年(明万历三十五年)《满文老档》。
这就说明,老满文于1599年(明万历二十七年)创制后,最晚在1607年(明万历三十五年),即创制后的8年时间内,至少普遍使用于公文的书写方面。至于改进后的新满文何时得到普遍推广,在史籍内未见明确的记载,但从现存的原始档案中也看到一些基本情况。1632年(后金天聪六年)完成了对老满文的改进后,必定会立即推广使用。
然而,在1636年(清崇德元年)《满文老档》内新老满文同时出现,而且仍然存在老满文中的一些问题,识别较难。截至到崇德末年,在公文档案内才没有了新老满文兼用的情况,完全用新满文书写,字体熟练而规范。
由此可见,新满文的推行,至清崇德末年才基本完成,用了十余年时间。清入关建立全国性的政权后,满文的使用范围更加扩大,除满族原先居住的东北地区、中央国家机关和宫廷各部门普遍使用外,派驻八旗满洲兵丁的全国各重镇要地也都使用满文。随着时间的推移,清朝的国力逐渐衰弱,同时满族接受汉文化的程度也越来越深,满文的应用情况也每况愈下。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发和清朝的覆灭,加速了满文退出历史舞台的步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