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六章 :生死之道说灵神(二)(1 / 2)
听得独孤皇后向自己请教,究竟何为生死之道。伏难陀从容一笑,低喧两句梵语,随即肃颜正色,道:“所谓生死之道,委实乃天地间最终极之秘密。举凡花鸟鱼虫,树木草石,甚或飞禽走兽,以至于我们这些人,万物究竟因何而生?又为什么要死呢?若能其中穷通奥秘,则世间再无其他秘密可言。贫僧精研诸家经典学说凡三十年,虽仍未敢大言明生死奥秘,但总算是薄有心得。娘娘若不嫌弃,贫僧当不敢吝惜,将这点儿心得分享。”
独孤皇后微笑道:“伏大师以三十年钻研之功所得,定是非同小可。本宫自当洗耳恭听。”
伏难陀颌道:“生死二事,有如车轮,循环轮回,永无休止。所以万物既有生,便有死。生死乃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事。无论帝王将相,贤愚不肖,都要面对这加诸他们身上无可逃避的命运。不过纵然事实如此,正如中华儒门圣人孔子所说,未知生,焉知死?生存与死亡,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根本无从想象。而无知,又恰恰正是恐惧之根源。所以世人皆喜生而畏死。更为此而明出各种手段,极力拖延及抗拒死亡之到来。又甚或者,自我蒙蔽耳目,对终会来临的死亡视如不见。所以我们若想掌握生死之道,先就要先改变这可笑的想法。”
独孤皇后听得连连点头,道:“伏大师之言,可谓一针见血,直指要害。唉,本宫年轻之时,尚且不觉得死亡会是怎样可怕的一件事。但近来随着年纪逐渐大了,却总觉得死亡距离自己已经非常非常地近。但虽然近,却又一时间还未来。与其为此整日价恐惧担忧,只好干脆忘掉算了。唉~这也算是自欺欺人吧。”
伏难陀沉声道:“皇后娘娘这番心思,正是人之常情。贫僧的生死之道,正是面对死亡之道。不仅要认识死亡的真面目,还要越它,让它变作一种提升,而非终结。此法可一言而蔽之,乃为‘梵我如一’。”
“‘梵我如一’?这是本宗祖上所流传的武功吧?”杨昭在旁边插口道:“此法脱胎于古代瑜伽修行之术,着重锻炼五气、三脉、七轮。将人体潜能开至极限水准。大半年前,师父他老人家也曾经向我详细讲解过其中诀窍。怎么居然就变成了伏大师的独创呢?”
伏难陀回向小王爷一笑,悠然道:“本宗祖上,确实亦有同样名为‘梵我如一’的武功流传。事实上世间万事万法,都不能是无源之水。而贫僧亦正因为修习这套武学心法,由此而另有启,终于悟通生死之道。为了作方便阐述,所以依旧借用此名罢了,河南王切不可误会。”
杨昭微微冷笑,道:“本宗名为极乐正宗,非指什么死后的极乐世界,而是指现世、当下的及时行乐。只因为本宗先贤,早已经明白死亡不可避免,所以与其恐惧未知,倒不如确实地把握现在。本王以为,这才是正确地面对死亡的态度。伏大师奢谈什么死亡不是终结,与本宗宗旨是否有相违背之处暂且不提,然则此论调又和天台、三论、华严、净土、律、禅等佛门诸宗的说法,有何差异呢?”
伏难陀双目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从容不迫地反问道:“河南王此言,是否有认为古人之言便必不会有任何错失,后人无须对之怀疑问,只须盲目遵循便可的嫌疑呢?假若是的话,则贫僧要斗胆说一句,大错特错了。要知道,世间任何学术思想,假若展成长至一种不容任何人质疑的权威之后,便会陷入僵化的困局,再无法就实际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而作灵活应对,最终只能是与其出现时的初衷背道而驰,反过来成为禁锢思想的枷锁。”
伏难陀叹了口气,侃侃而言道:“实际上,佛门本身,就是脱胎于天竺的婆罗门教。若非当初婆罗门教已经变为只注重实行繁琐祭祀,划分四大种姓以禁锢及限制百姓,则佛祖释伽牟尼又何须改革,更何须苦思解脱生老病死之法,终于创立佛门呢?只可惜佛祖离世后一千五百年,如今已经逐渐进入末法之时。天台、三论、华严、律等各宗,展至今,已经又再开始重蹈婆罗门崇拜多神,实行繁琐祭祀的覆辙。换汤不换药,于世人更有什么益处?而如净土宗那样,宣称只要口念阿弥陀佛,就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更加只是蒙骗那些愚夫愚妇的说辞。只有禅宗着重顿悟,号称叱佛骂祖,亦无所忌。直指人心,然洒脱,不滞于物,闲适自在。可惜尚差一着,就是将个人的‘我’看得太重。”
独孤皇后不解道:“‘我’便是最基本的存在。刚才伏大师也说过,世间万事万法,都不能是空中楼阁。假如连‘我’也放弃了,然则还能有什么其他的倚重呢?”
伏难陀笑道:“娘娘不须着急,且听贫僧道来。所谓‘我’者,其实乃由五种不同层次共同结合而成。最低一层是物质,指此四大假合之身;稍高一层是感官,而心意又高于感官,智性则高于心意。最高层次者,称之为灵神,此谓之五重识以上御下,以内御外,灵神便是其核心。又有别称为‘佛性真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