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第一笔稿费(2 / 2)

加入书签

大家都同意了,于是一行五人就往校外走去。

怎么是五人呢?还有隔壁的梁佐。这家伙没事总来串门,关系不错就一并叫上了。

一定有人问吃烤鸭不是去全聚德吗?

这你就不懂了吧。全聚德只有一百年的历史,而便宜坊做烤鸭到现在已经六百年了。

所以,老燕京人吃烤鸭首选便宜坊。

众人在便宜坊大吃一顿,将王爱国这次的稿费花的一分不剩才乘兴而归。

后来的日子波澜不惊。王爱国依法泡制,又通过吴教授向其他几家知名的报刊杂志投稿了不同的几首红歌歌词改编的诗歌作品,均受到好评。

最后王爱国以每周一首诗的频率分别向几家编辑部投搞。不敢多写,怕引起别人怀疑。

王爱国收到的稿费一部分存起来,一部分就拿来和王三石不时在校外大快朵颐。

老刑和老程在最初两次婉言谢绝王爱国邀请后,王爱国之后出去吃饭也就没再喊他俩。

王三石是新闻系的,在王爱国的指点下。在报纸上也发表了几则时评,颇有所获。王三石对王爱国也更信服了。

不知不觉,第一学期就结束了。这个暑假王爱国没有回家。宿舍其它三人都各自回去了。

不过学校也有许多人没回去,主要是家远的学生舍不得路费。

王爱国倒不是心疼路费。只是觉得回去无事可干,不如在学校看看书。

第二学期开学了,王爱国依旧过着以上课、看书和写诗这三件事为主的平淡生活。平时王爱国在学校一点也不起眼,除了长的帅点,从不出风头;不过在那个只看才华不看脸的年代,长的帅不过是然并卵。

不过随着王爱国的诗歌作品不断的发表,清河这个名字在诗歌界也是名声鹊起。最后甚至发展成为当时文化界最为争议的名字。

但除了中文系的几位教授,没人知道清河就是王爱国。

全国的文青们分成了支持王爱国和反对他的两大阵营。

支持他的人夸他的诗是简单大气,朗朗上口,主题鲜明,积极向上。

反对他的人骂他是只会歌功颂德,阿谀奉承。

不过不管支持还是反对,所有的人都不得不佩服王爱国的创作产量,全国无人能敌。开玩笑,这都是钱啊。王爱国这还是怕惊世骇俗,收着没发力呢。

甚至有一天,热爱诗歌的王晓萍还为了他,准确的说应该是为了清河还与别人在教室大吵了一架。当然,王晓萍是黑清河的。

王爱国看着人家当面为自己争吵,心中不由感叹:当面不识观音人,犹是春风梦里人!

九月底,王爱国收到堂姐王爱华的来信。

信里说她考上了京北省农业大学。

王爱国很高兴,马上就给王爱华回了信表示祝贺。

日子总是不经意之间就回去了,转眼就已经到了年底。在十二月中旬的一天,王爱国又收到了两封从老家寄过来的信。

一封信是父亲王有田寄的,另一封是大伯王有贵写来的。而两封信说的却是同一件事。

说是旁边凤月县有个大岗村,社员们胆大包天自发搞起了包干到户。两人写信来都是询问王爱国的看法。

毕竟谁让王爱国是现在王家学问最高的人呢。

虽然王有栋也是大学毕业,可他上的是江北省一所普通的理工类大学,而王爱国上的可是全国排名第一的燕大,又身处政治中心燕京;消息和见识都是王有栋能比的。

所以王有栋被两个哥哥华丽丽的忽视了。

王爱国分别给二人回了信。

在给父亲王有田的信里,王爱国鼓励王有田大胆去干,只要能给大家带来好处而社员们都支持;他就支持父亲。

而给大伯王有贵的信里,王爱国传授了让自己在体制内三十年屹立不倒的绝学三字诀,那就是“坐!等!看!”。

先坐下来,不要发表自己的观点,即不支持也不反对。

等事情发展到一定地步,有明显的效果出来再据此做出判断。

最后看看上面的政治风向。听上级的话跟上级走是不会错的。

这就是地位不同对同一件事的处理方法也不同的道理。

更何况,王家两人从政。王有田可以激进,在前面冲锋陷阵。王有贵就必须保守,给李有田留条后路。

哪怕王爱国明知道这条路是正确的,但他也不会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信寄出去过了没几天,王爱国就在国家日报上看到了关于华夏国执政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报道。

大会上作出了华夏国进行改革开放的决策,确定了以后国家的工作重心将是经济建设。

王爱国有一种见证历史的激动。他知道,一个伟大的时代正在开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