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二章 渊源(1 / 2)

加入书签

www.x630book.com,

在过去这些年里,尽管因为人手不足的关系,万通镖局打听的消息并不多,但是对于每个省份的一些重要官员,还是会有留意。

而对于于安通这样的从四品的知府,万通镖局似乎并没有太多关于此人的消息。

若是真的将这么多煤炭全都贩卖,其动静必然不小,虽说过去万通镖局对于安通并不重视,但这样的动作显然无法瞒过万通镖局。

而此人竟然可以做的这般隐蔽,必然有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可是如今自己已经快到京城了,眼下恐怕也只能先交给万通镖局的人去查了。

只是不知道在自己抵达京城之前,万通镖局能不能帮自己查到什么消息。

又如此过了数日,虽说河面潮湿,但是有薛启堂的调理,再加上天气还算不错,按照薛启堂的说法,陈安晏的身体倒是有几分好转。

不过,薛启堂倒是也说了,陈安晏之所以能好转,主要还是在这段时间没有太费神。

想来,既然已经将司马宁的罪证全都整理好了,至于于安通,还是得等万通镖局暗查的结果。

所以,陈安晏在这几天里,倒是也颇为放松。

尽管大部分时间都在船上,但是到了停靠的码头后,他倒是也会带着李琳以及马飞他们乔装之后下船游玩一番。

眼看着他们还有两日就能抵达京城,陈安晏却下令放慢速度。

李琳他们都十分不解。

在他们看来,尽早回到京城,便能立刻请李文栋将司马宁他们拿下。

而且,这次离京这么久,李琳虽说有些贪玩,但也有些疲累了,她也想早日进京休息。

但是既然陈安晏开了口,他们也只好依着陈安晏的意思。

虽说在这条船上,身份和地位最高的乃是李琳这位郡主钦差,可实际上,所有人都知道,在这里做主的是陈安晏。

相比李琳和马飞他们的不解,薛启堂倒是猜到了几分。

在之前他们来京城的时候,薛启堂便已经觉得丁坚似乎很不简单。

尽管他不懂武功,但他这些年走南闯北也算是见过了不少世面,甚至他还救过一个练武之人。

因此,他在见过丁坚之后,便知道丁坚一定不是普通发家丁。

特别是在来到了太白居后,陈文锦夫妇对丁坚的态度也印证了他的想法。

可惜的是,没过多久丁坚就中毒而死。

而在来到了京城之后,陈安晏又突然多了一些“帮手”。

薛启堂很清楚,这些“帮手”并不是那位小皇帝或是王爷的手下,否则的话,他们见面根本不必那般遮遮掩掩。

所以,在这个时候,薛启堂猜测陈安晏极有可能是在等人,等他的那些“帮手”从济宁什么消息。

虽然薛启堂猜到了一些,但还是猜错了。

陈安晏之所以下令放慢速度回京,他的确是在等人,只不过,他等的不是从济宁来的人,而是从京城来的人。

如此,又过了一天。

若是按照之前的速度,其实这一天他们都已经能进京了。

可是因为放缓了速度,按照那些船员们的估计,得到第二天上午才能进京。

在众人用过晚膳之后,他们都以为陈安晏会跟之前一样,早早的进屋休息,或是带着李琳下去闲逛一圈。

可是,陈安晏却并没有回屋,也没有下船,而是来到了中间的一间屋子。

这间屋子就好比是岸上那些宅子里的书房,用于跟一些亲近之人会面所用。

而且,陈安晏还让他们将茶泡上。

这倒是让马飞他们都十分不解了。

在这段时间里,陈安晏可都没有见过外人。

从他们离开济宁之后,尽管他们在每次停靠在码头的时候,都会有当地的官员前来请安,但是每次要么是李琳跟着马飞前去应付一番,要么都推脱说身体不适,不愿见客。

可是,今日陈安晏却似乎是有等人的架势。

就在李琳他们问起的时候,陈安晏却是故作神秘,并未明言。

过了大概一盏茶的时间,竟然真的有人来到了这里,说是有要事求见。

若是那些沿途的知府、县令,这些官兵和侍卫按照李琳和陈安晏的意思,推了也就推了,可是在见到这两个人的时候,他们却是不敢擅自做主了。

因为这两人,一人是当今刑部侍郎许修杰,另外一人乃是兵部尚书魏文康府上的管家魏忠。

这两个人看上去似乎也认识,他们在码头外面见到彼此的时候,倒是还寒暄了一番。

事实上,在见到这两人之后,所有人都明白陈安晏是在等谁了。

过了这么长时间,他们倒是早就将从杭州带来的戚从瑞以及侯玉成两人给忘记了。

这两人,一人是崔时敏的外甥,一人是魏文康的故友之子。

而自己在江南闹出了这么大的动静,显然他们应该早就知道自己将这两人一起带来了京城。

陈安晏故意放慢速度,正是为了等这两个人。

听说是这两人求见,就连马飞也迎了出来。

不管怎么样,这许修杰毕竟是朝廷正二品的侍郎,在朝中也算是一位重臣。

只不过在他之上还有崔时敏。

而在这些年里,崔时敏因为早早投靠了齐太后,也算是出了不少风头。

因此,许修杰却是显然没有那么出名。

但是谁都不知道,其实,如今刑部里的那些公务,大多都是许修杰在处理。

至于崔时敏,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单文柏替齐太后筹谋而已。

不过,许修杰对此倒是并无怨言。

因为这两人关系极好,可以说是亲如兄弟。

据说,他们当年都是同一榜的进士,崔时敏是那一科的榜眼,而许修杰未入三甲。

多年之后,他们却是同在刑部,当时也算是一段佳话。

坊间有传言,其实在科考之前,这两人并不相识。

在科考最后一天的时候,在贡院的一间杂物房突然起火。

其实,按照大梁规制,在贡院内都设有储水的大缸,一旦失火,这里几口大缸的水也能应付。

而这些考生在这段时间里,不论是考试还是吃喝拉撒都只能留在号舍。

因为考试要持续数日,因此,这些考生还需自备干粮。

而贡院只会提供一些清水。

其实,在一开始的时候,朝廷也想过给这些考生提供吃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