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畅谈(上)(2 / 2)

加入书签

一直到十二年前,先皇觉得所有的准备已经就绪,准备下令攻打北周。

可就在这个时候,他却收到了一份密函,说是镇北将军骆良弼与北周私通,意欲助北周兴兵攻打大梁!

先皇看了自然大怒,不过他也不是鲁莽之人,担心这是北周用的离间之计。

所以立刻派了秦王李元亮前去查证。

李元亮与骆良弼有旧,这也是先皇派他前去的原因。

大梁这些年一直都很安稳。

但久安必乱,安稳的时间一长,就很容易出现争权夺利、结党营私的现象。

骆良弼为人刚正不阿,先皇担心他是受到陷害,所以托李元亮前去。

李元亮虽与骆良弼有旧,不过先皇并不担心他会徇私,因为他很清楚,李元亮必定知道江山社稷与私交孰轻孰重!

一个月后,李元亮便回了京城。

他带回的消息让先皇大为震怒!

那镇北将军骆良弼的确跟北周私通,有信笺为证。

而且还有他亲自画押的供词。

北周答应骆良弼,一旦攻下大量,便许他五省之地,拥他为王!

为了稳定军心,迫于无奈之下,李元亮将骆良弼就地正法!

连同他一起杀掉的,还有近百个亲兵。

而镇北大军也被打散之后分到了其他各营,再由其他各营调派士兵镇守边境。

至于骆良弼的妻子和父母,李元亮在先皇面前求了三日才保下了他们的性命。

只不过终身软禁在秦王府,不得外出!

有过了几个月,魏王突然在陕西兴兵谋反!

这些年里,先皇一直在筹备攻打北周和西夏之事,松了懈备。

而魏王同样准备了数年,在全国数地布下了兵力。

于此同时,北周和西夏同时来犯,如此一来,大梁腹背受敌。

新调来的镇北将军对北周和西夏并不熟悉,一番交锋之后节节败退!

之前虽说已经出了公告,说骆良弼因为谋反被就地正法,但他麾下的那些士兵却依旧不相信。

认为是骆良弼功高震主,这才引来了杀身之祸!

只不过将军被杀,他们根本来不及阻止。

后来被打散到其他各营之后,也都只能按兵不动。

不过就在魏王起兵之后,他们也突然发难。

虽然他们其中大部分最后也都落个身首异处的下场,但各营都损失惨重。

因此,魏王的大军势如破竹,直奔京城。

先皇无奈之下,只能由侍卫和禁军护送转奔江南。

太子和其他皇子以及许多嫔妃也都在这个时候,命丧敌手。

无奈之下,先皇只能将出生没多久的李彧交给李元亮照看,自己则是安心对付魏王以及北周和西夏。

先皇杀伐果断,立刻重整旗鼓。

他让镇北将军收兵入城死守,另外,全国余下各路兵马逐渐包围京城。

终于,在几个月后,在丢了两个行省的代价下,抵挡住了北周和西夏,同时也将魏王的叛军剿灭。

先皇也带着大臣们再次回到京城。

当士兵们攻到皇宫大殿的时候,魏王已经在龙椅上自尽了。

尽管算是剿灭了叛军,但大梁也元气大伤,再无攻周伐夏之力。

而且先皇也因为这场战乱而积劳成疾。

陈安晏在听完这段过去之后,觉得有些震撼。

李文栋虽然说的轻描淡写,但当年发生之事必定惊天动地!

自己从记事之日起,见到的都是歌舞升平,却没想到在自己出生的那一年,竟然发生了这么多事。

听到此处,陈安晏皱着眉头问道:“这跟先皇封王爷为摄政王有什么关系?”

李文栋说的这些都是当年发生之事。

其实这些并不是什么秘密,若是陈安晏在宫里待的时间长一些,也会渐渐知道这段历史。

只不过李彧因为年幼,而先皇曾经下令,不许人再谈及此事,所以李彧对当年发生之事也知之不多。

否则,恐怕陈安晏在进京之前,李彧就会告诉他了。

李文栋叹了口气说道:“其实先皇最信任的是秦王,否则也不会让他去照看皇上,不过先皇担心秦王会因为逼他杀了骆良弼而心怀不满,所以才不愿封他为摄政王!”

陈安晏奇道:“那除了秦王之外,还有几位王爷呢?”

按照李文栋的说法,除了秦王之外,包括李文栋在内,还有五位王爷,先皇为何偏偏让李文栋当摄政王?

李文栋却是缓缓说道:“在剩下的几位王爷之中,只有本王的家眷都被杀的干干净净,只剩下本王孤家寡人一个,先皇正是为此,才封了本王为摄政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