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六章:营销大戏!(1 / 2)
www.x630book.com,
9月24日!
平地一声雷,国棉二厂通过报纸以及张贴公告的形式对外公布:为了回馈广大支持飞雪服饰的老百姓,厂里决定接下来的一周内在全国所有的直营店开展有奖销售的活动,并附上了详细的活动方案。
根据该方案,从9月25日一直到10月1日期间,全国所有的老百姓到飞雪服饰任何一个直营店购买衣服,只要金额超过了100元,就能得到一张刮奖券,多买多得。
这张刮奖券刮开后,里面可能会标有各种礼品。
礼品从日用百货到家具家电都有,且国棉二厂保证,一等大奖燕京牌黑白电视机不少于1000台。
这个消息经《工人日报》、《京城日报》、《法制晚报》报道出去之后,迅速引起了轰动。
与此同时,为了能达到预期的宣传效果,国棉二厂这边又连夜赶印了大量的传单,然后发往各地的直营店。
在报纸媒体的大力宣传下,这个活动很快就引起了老百姓的关注。
毕竟买东西能得奖这种事情,绝大多数的老百姓之前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更重要的是,买100块钱的衣服可能得到四五百块钱的电视机,这完全像是天方夜谭的事情。
不管是不是真的想买衣服,大家伙儿都愿意到现场看看。
因此24日消息公布之后,飞雪服饰几乎所有的直营店都爆了,大量的民众涌入店里。
大家的目的并不是买衣服,全都在询问这个活动。
有的人在询问这个活动是否真实,有的人则是怀疑店里会不会真的买衣服送电视,还有些人则是想问问活动什么时候开始,奖券的数量能否叠加...
总而言之,活动还没有开始,飞雪服饰就再次爆火了。
全国一百几十家门店,现在都被疯狂的市民们给挤爆了...
.........
而就在国棉二厂大肆宣传他们的这个有奖销售的活动的同时,《工人日报》的一个不太引人注意的版面,也“悄咪咪”的刊登了一则消息:
“近日,一台燕京牌电视机在沉入黄河一月之久,历经激流洗刷,泥沙冲打使燕京电视打捞上来后像个“泥蛋”,但维修人员对电视机进行了简单修复,仅换了一下电视机扬声器的纸盆和音圈,电视机依然图像清晰,色彩鲜艳,声音悦耳,收视效果与出厂产品所差无几...”
这则消息夹杂在一大堆国际大事中显得很不起眼,但是配图却很吸引眼球。
只见这组图片一共有三张,一张是一台满是泥沙包裹的电视机,依稀能看到燕京牌电视机的标识,除此之外根本看不清别的。
第二张则是一个非常漂亮的美女在对电视机进行维修,漂亮且认真的女工与脏兮兮的电视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令人印象深刻。
第三张配图则是电视机维修好并正在播放节目,图片中的电视机图像清晰,再配上旁边笑面如花的漂亮姑娘,整个画面温馨而又恬静,很吸引人眼球。
没错,这就是李毅打响燕京牌电视机的方案!
当然了,这并不是他首创的,而是学习人家隔壁京城电视机厂的套路。
1984年8月25日,《京城日报》报道了“牡丹彩电沉入长江”的文章,该文章详细的报道了牡丹电视沉入长江一个月,经过一番简单修复依旧可以正常使用的事情。
该报道一经刊发,立即引来一波抢购热潮,直接让牡丹电视成为了国民心目中结实耐用的代名词。
再加上,当时国内物资匮乏,电视作为奢侈品更是供不应求,经这样一宣传,牡丹电视机瞬间一飞冲天,引起全国人民的抢购,排队拿货的盛况此起彼伏,车队直接将电视从生产线拉走,销售一片火爆。
到1993年,牡丹电视全年销售60万台,销售收入达12亿,一度占据我国50%的市场份额,可以说是独占鳌头。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90年代电视的普及和生产过剩,为了清理库存,价格战也随之爆发,未能及时跟进市场竞争的牡丹电视开始直线下滑,逐渐没落。
但不可否认的是,牡丹电视机的崛起,和那场精心布局的营销有直接的关系。
李毅在接手燕京电视机厂之后,就一直在思考破局之道,想到这个成功案例,他便决定利用燕京电视机厂的那些库存产品放手一搏。
虽说这个方案有赌博的成分在,但李毅经过分析之后认为,成功率还是很高的。
原因就是在于眼下国内的电视产业的布局还处于一个发展的初级阶段,且还是产业升级的关键阶段,这对燕京电视机厂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尽管眼下国外的彩色电视机已经开始大范围的普及了,国内部分电视机厂也已经开始向国外引进彩色电视机生产线,比如说沪城电视机厂。
他们早在79年的时候,就已经向脚盆鸡(japanese)那边订购了一条彩色电视机,目前该厂生产的金星牌彩色电视机已经开始投产,并得到了老百姓的一致认可。
但国产的彩色电视机动辄两三千元的价格,并不是普通家庭能消费得起的,因此绝大多数的普通家庭现在用的还是黑白电视机。
这说明眼下黑白机在国内还是有市场的!
且黑白机技术含量不高,甚至于各个厂子的生产线也差不多,唯一有重大差别的就是电视机的外壳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