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6.第956章 :乐不思蜀(1 / 2)
(严打期间,此处省略9527字……)
温存之后,傅青梅裹着棉被,慵懒而惬意地依偎在杨昆怀里,有一搭没一搭地叙说着打工期间的心得体会。
对于量贩型超市的优势所在,后世的砖家鞋者早已总结得巨细无遗,傅青梅的商业天赋再出众,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能体会到的也是相当有限,不过其相对独到的看法倒也令杨昆眼前一亮。
在她看来,以当前的国民收入水平和消费理念来说,最适宜这种大型超市生存、发展的土壤当属京、沪、粤等国际性大城市以及经济相对较发达的省会、一线城市,放到邺河这样的二线城市甚至是易阳这个北方小县城的话,即便相应地消减成本投入和经营规模,其整体利润率和投入产出比亦难以和前二者相媲美。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她的想法和杨昆算是不谋而合。
在他的记忆中,一直等到98年左右,邺河市才出现了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大型综合卖场,至于易阳,更是要等到2000年以后去了。
就当前的社会环境而言,最稳妥的做法,莫过于先在易阳或邺河开上一两家小型超市,引入这种消费理念的同时,结合自身拥有的农贸市场型批发店的价格优势,逐步积累经验、口碑、名气和品牌,等到整体环境适宜的时候,再厚积而薄发,以大型卖场占领城市中心繁华地段,并以中、小型连锁超市的方式向周边地区渗透。
当然,他们也可以选择在京城开店,以杨昆现有的资本实力,勉强也能撑起一两家中大型卖场,只是这样一来的话,就将无可避免地遭受国外零售业巨头和本土先行者的正面竞争甚至联手打压,考虑到自身在相关经营、管理经验上的严重不足,杨昆和傅青梅同时放弃了这个不切实际的奢望。
反复商讨之后,杨昆改变了将现有的昆朋精品批发改造成小型超市的初衷,而是从太级广场北侧那批商住楼中划出一排共300多平的店面,供傅青梅创办她的第一家超市。
接下来的几天里,杨昆白天上课,晚上就到傅青梅的临时住处过夜,当真称得上是夜夜笙歌,乐不思蜀。
一连几天夜不归宿,哥几个早习惯了他的神出鬼没,倒也没说什么,孙研却有点不乐意了,好不容易在公共课上逮到他,忍不住抱怨连连:“你这几天都死哪去了,再有一个多礼拜就考试了,找你上自习都找不到,酒吧的事也不闻不问,搞得安迪他们一有事就问我,就跟我是这酒吧老板似的!”
杨昆乐了,“你知道我当惯了甩手掌柜的,要不这样,酒吧算你点股份,给我当老板娘得了。”
一句玩笑话没说完,他便已做好了拔腿就跑的准备,只是孙研那似怨似嗔的一瞥,却远比踹他几脚的杀伤力还要高得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