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1.第1141章 忧心(1 / 2)

加入书签

胜利虽然在望,但战后的和平又该怎么办呢?

对于民32年9月的国人来说,这似乎是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或许,人们憧憬着未来登陆日本的胜利,期待着直捣黄龙的爽快之感,这一切似乎不远了。

在过去的一年间,局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绝大多数国人不会去关心中国之外的事情,他们不会关注苏俄的濒临灭亡,同样也不会关注英国面临的危局,对于国人而言,他们看到的是,在东北,华北军不仅光复了几乎整个辽宁,且将所谓的伪满首都重重包围,大半个吉林亦被光复。即便是在中国之外的南洋,在缅甸完成热带作战训练的上百万中央军,开始向马来半岛以及法属中南实施进攻,在一周前,面对已经攻入泰国境内的中央军,泰国更是宣布“对英美的宣战布告不算数”,开始驱离国内的日军。

在马来亚,华侨组成的南洋抗日义勇军更是多次重创日军,甚至策动了一个团的伪满军实施起义,可以说,现在对中国而言已经到了胜利在望的阶段,然后在胜利之际,一道道阴影却笼罩在中国上空,在胜利之际,国内的知名人士便趁此机会,展开了猛烈的政治攻势,与国内宣扬着对战后的设想。

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就这样摆在了人们的面前,尽管人们并不愿意去面对,但却又不得不面对——战后的中国何去何从。

通过报纸的报道,人们清楚的看到,在军事力量上,中央除去数量上的优势之外,在军事上完全不占任何优势,甚至,如果加以空军、海军人数量,中央与华北的兵力是极为接近的,在空军和海军上,华北拥有压倒性的优势。

至于工业、经济上,华北同样据有压倒性的优势,在这一系列的优势之中,人们看到的不是一片浓浓的“阴云”,这片阴云会笼罩在中国的上空,甚至随时都有可能变成狂风暴雨,横扫中国大地。

在这种情况下,国人的心头便罩上一层阴云。

战后应该何去何从呢?

在报纸上,国内各界的知名人士各抒己见的给出一个个解决方案,而那些方案无不是围绕着两个字“宪政”,结束训政、实施宪政、建立联合政府。似乎这是对中国来说,最有利的选择了。

月底,当管明棠率领着华北政务分会的官员抵达南京时,除去与中央协商问题之外,聚集在南京的社会贤达、知名人士,更是时常以各种名义邀请管明棠参加聚会,对此,管明棠自然不会拒绝,并且在宴会上致辞如人所愿的谈论着对未来的期待,甚至还有未来国家政治架构的设想。

“……在战后,当实施军队之国家化,从而保障政治之正常实施,终结我国近代以枪炮论是非,以枪炮为政盾之军人政治……”

舐舐嘴唇,陈布雷看一眼委员长,他的脸色果然不甚至好看,而他只能继续读下去。

“……不仅为国父之遗愿,更为国民之心愿、国民之期待!”

蒋介石猛一回头,脸色急变,用极其不满的口吻喝道:

“这个管哲勤,他一个军人,谈什么政治!”

但再一想自己也是军人,这话顿时也就没有了什么底气。事实上,这一次之所以邀请管明棠来南京,就是为了和其解决一些政治上的问题,在韩国的问题解决之后,现在双方正在就东北的问题进行谈判,而最近一段时间的谈判,却是围绕着东北敌产的接收、分配,不过双方都小心翼翼的没有触及到问题的核心——东北的政权归属。

现在东北的问题还没解决,管明棠却在那里大谈着对未来的设想,无疑是想占据至高点,从而夺得发言权。

这时戴笠却在一旁报告道。

“最近一段时间全国各地的民间舆论,都认为管哲勤的讲话,是于国有利的,如中央顺应潮流,那么即可确定了战后我国之政治原则与我国长久和平的保障。”

“那不过只是蛊惑!”

蒋介石用他那带着浓浓浙江口音的言语大声说道。

“我最不爱听的就是这种高谈之论调!如果让管明棠交出他的260万大军,他愿意交出来吗?军队之国家化,想要实施,就要他先把军队交予中央,由中央组成整军会议,他愿意吗?”

在道出这句话时,蒋介石的心里却没有多少底气,因为他知道,管明棠和其它人不同,没准,他这边同意他的观点,那边他就会同意交出军队,然后提出一系列的条件,至于是什么条件,显然是一系列为确保自身利益的条件了。

“这,不是没有可能,毕竟,以前他曾说过,在整编地方军时,可考虑各省保留1至2个师的国民警卫队,既作为陆军之补助,又何供省内维护治安、清剿匪患之需……”

陈布雷的话,让蒋介石一阵哑然,各省保留国民警卫队,几年前管明棠确实提出这方面的建议,可以说,这是最容易得到地方派系认同的观点,毕竟,在平时国民警卫队是由省政府指挥。

但是管明棠的治下有多少个省?

华北四省三市加之东四省,还有中亚占领区,算一算,管明棠至少能保留的不少于二十个师的“国民警卫队”,管哲勤可从没做过什么亏本生意。

“这不过只是掩人耳目而已,他又岂会真交出军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