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1.第631章 财源之困(1 / 2)
正午的微风,如蜻蜓薄纱似的双翼在轻轻震颤。在明媚的春光下,彰德县工业区内一座座厂房内传出轰鸣的机器声,在过去的一年间,邯彰各县工业示范区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过去县乡工业示范区大都是从事着轻纺以及消费品制制造,而现在,一座座现代化的机械工厂却在各县乡工业示范区建成了,甚至在许多农村合作社的社办厂房中亦出现了机械加工设备,他们承担着数以十万计的各种小配件的制造。
全兴铁工厂是一家工人不过千人的小型铁厂,而此时,在这家工厂的生产线旁站着一个个穿着白色工作服的妇人,在她们的面前,一个个迫击炮弹弹随着输送带运行着,她们像是为汽水瓶灌装汽水一般,将液态的阿马托炸药灌入其中,显然这是一家军工厂。
“……二期工程完工后,我们每个月可以生产10万个60毫米的迫击炮弹体,2万个82迫击炮弹体、1万个120迫击炮弹体,同时,我们还将能够负责全县35家合作企业、合作社的总装任务,也就是完成40万发迫击炮弹以及1500吨航弹的总装……”
穿着雪白的工作服,置身于这座工厂之中,望着那些榴弹弹体,管明棠的神情显得很是严肃,但是在内心里,却又夹杂着些许激动,现在,邯彰几乎所有的工厂都承担起了军需生产任务,一座座新建的工厂投入到军工生产之中。
而与大后方建设最大的区别之处在于——没有一家公营企业,这些企业和北方公司一样,都是私营企业,即使是在战争之中,邯彰和过去一样,依然是“私营业者的天堂”,只不过现在许多私营企业纷纷介入军需生产,而战区司令部每天都会签署新的“军需生产许可证”。
“上个月,工厂获年纯利超过10万元,除去将部分所得用于企业扩建之外,另外购进了5万元的防卫债券,用于支持政府抗战……”
管长官的造访完全在邵全兴的意料之外,对于战前从天津迁至邯彰的邵全兴而言,他从未来想到,自己的铁厂会有今天,实际上,在内迁时他就做好了“亏本”的打算,但在工厂复工后,军需订单几乎“压”的铁工厂过不过气来。
或许由防务委员会与工业委员会核定成本后制定的10%的利润率并不高,但是,对于邵全兴而言,工厂不断的扩建,年利润超过百万元,这一切都是过去所不能想象的,现在经过多次扩张后的全兴铁工厂已经远非过去所能相比。
也正因如此,他才会爽快的将利润所得的50%按照要求购买“防卫债券”,防卫债券是专区发行的内部债券,按照《战时条令》,每个月收入超过40元的个人和企业都需要购买,而企业需要将利润的50%用作债券购买。
“嗯,邵经理,你们做的很好!”
管明棠只是点着头,作为战区长官,对于目前邯彰的军需生产,可以说是极为满意的,每天可以生产十数万发迫击炮弹,完全可以满足目前国内的需求,甚至还可以进一步的扩大,当然,其前提是政府必需要提供足够资金用于购买武器。
而对于政府而言,钱是大问题,尽管专区发行着“防卫债券”,尽管这些企业将部分利润化为“防卫债券”,但相比于庞大的军工生产支出,通过债券筹集的资金总是有限的。
如何获得更多的军费呢?此时,置身于工厂之中,管明棠的脑海中所想的却不是过去最为关心的“生产”,反而变成了一个更为现实的问题——“钱”。
“钱!”
在办公室中,管明棠看着罗家选道出了一个字来。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战争与其说是战争,但归根到底,还不如说是在打钱!”
又将视线投向吴吉玉,这位信用合作社的总经理,管明棠用极为直白的话语说道。
“没有钱,政府就不可能定购到足够的军火,没有钱,政府就无法为军队提供充足的装备,在防卫战期间,几十万大军作战,十五天,打掉近四万吨弹药,防卫战实际战费超过一万万元,而现在,政府的财政收入是多少?”
在说道出自己的顾虑之后,管明棠又向罗家选反问道。
“预计今年可达到5万万元!”
扶了下眼镜框,罗家选出了一个数字,而这个数字是建立在一个基础上——截留中央税款,实际上,多年来截留税款,一直是专员公署获得经费的渠道之一,多年来,通过企业“逃税”,绝大多数按道理应该上缴中央的税款都已经被公署截留,即便是需要上缴的税收,现在亦通过军械充抵,而军械充抵税款又可以带来额外的收入。
“先生,现在,政府的军费需求是可以得到满足的!”
千方百计的筹集军费,这是政府的职责,同样也是邯彰银行业的职责,现在邯彰的军费开支是极为庞大的,财政收入不足四万万元,但是军费支出超过十万万元,而这些钱,无不是通过发行债券获得,而吴吉玉自然再清楚不过,因为这些债券都是通过信用合作社发行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