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第121章 十渡之间暗玄机(2 / 2)

加入书签

虽说他的话说的一点都不客气,可众人却知道他说的是事实,拼刺刀,不是嘴上说说,在中国敢拼刺刀的还没有几支部队,但只要敢拼刺刀,那这支部队的战斗力就一定不弱,说刺刀是军人之魂,这点着实不假。

“没有刺死过人的新兵,就算平时练得再好,往往也会在关键时候手软,下不了手,或者虽然赶下手,却因为紧张而过量用力,导致刺杀动作变形,被敌人乘机杀死。对于这种东西,全世界都没有好的办法,只能通过实战经验弥补。讲难听话就是,打几仗若是人还没死,就练出来了,这又谈何容易!”

看着身边的同僚,如实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对很多人来说,就算面前有杀父仇人,让他用刺刀将他活生生的刺死,估计都不一定能下得了手。一个正常人,他会本能的畏惧白刃战,害怕见血,不敢杀人。所以,实战时候,这种畏惧心理会导致出招犹豫,足以让他们丧命了,所以,那天炊事班的猪跑了,我就想着,既然他们不会杀猪,那就让战士们帮帮他们的忙,正好也让他们多闻闻血腥味,习惯了血腥味,真正上战场了,杀人,和杀猪没多大区别!”

杀人!和杀猪没多大区别!

一句话,只让众人一阵沉默,虽说保卫团的二十八名军官,过去大都是“不带长的参谋”,可也知道王铁梁说的是事实,不是每个人,第一次杀人时就能下得了手,更不是每个人一上来就能拼刺刀。

“其实,也没必要那么麻烦,团长编的刺枪术和东洋刺差不多,三防一刺,至于枪托击是补充训练,从开始训练刺杀,一天他们要重复不下三四千次空刺,还有四五百次靶刺、教练刺,按训练大纲,一个月加强训练,加上以后每天两个小时的补充训练一个小时的对刺训练,这几个月下来,早不知重复了多少次这些简单的刺杀动作,成为一种不假思索的下意识反应了,到战场上也就成了下意识反应,关键就是平时训练要让所有人都达标,达到刺杀要求的快准狠。”

作为副团长,高胜仑虽说没有制止王铁梁的“乱来”,可这会他还是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在一定程度上,对于王铁梁的“闻血味”的训练方式,他即不反对,同样也谈不上什么支持,不过见他说的那么自信,还是忍不住出言反对。

“即便是在日军,他们也是重复无数次训练,然后使之成为士兵的本能……”

“有没有用,恐怕只有战场上才知道!”

听了王铁梁的解释之后,相比较而言,管明棠更倾向于的支持,原因非常简单,日军现在固然是通过不断训练,可在历史上,日军为了给新兵练胆,让他们在战场上不至于胆怯,更是用战俘和平民给刺刀练胆量,让新兵持刺刀刺杀战俘和平民,可以说残酷无比,目的就是为了让士兵适应战场上的血腥。

“与其这样,我看,下午,在训练场上,搞一次刺杀比赛吧!”

说笑间管明棠定下了调子,与其进行这样的争论,还不如进行一次刺杀比赛,或许解决不了孰优孰劣的问题,但至少自己能了解一下部队的训练情况,在前往武汉之前,或许这是自己最后一次来军营了。

刺杀对抗训练是两个战士面对面的搏杀训练,双方身上都穿着特制的由牛皮和钢片护具,头戴护头,面部是钢条护网,看不清对方的脸,甚至还有一副护喉,对抗双方手持的同样也是特制木枪,1。66米长的的训练木枪与普通的木枪不同,木枪内嵌有一根配重钢筋,重量近五公斤,与真枪上刺刀的重量相近,训练场中的两名战士像是古代戎装的武士一样,只显得威武无比,谁第一枪此种对方胸部为胜。

几乎是从一开始,以连为单位进行的刺杀对抗特别激烈,每个连的兵在刺杀时针锋相对,龙腾虎跃,杀声如雷鸣,一场刺杀对抗往往几秒钟,顶多是十几秒钟的激烈搏斗,猛然,不知是谁第一枪刺中对方,一枪中的,裁判叫停,对方就完蛋了,激烈的对抗戛然而止,胜负分明。

“根本使不上托击?”

第一次目睹刺杀对抗训练的管明棠整个人一愣,一连和二连之间的对抗,一百多场刺杀对抗结束之后,根本就没见到人使用托击,

“难怪托击只是补充训练!”

瞧着训练场上吼喊着杀,进行着激烈搏杀的战士们,管明棠似乎明白了一些道理,在战场上就这样,硬碰硬,谁更硬,一枪就把对方捅死了,毫不含糊,只有极少数特殊情况下,才有可能使用到托击,刺杀之中的托击,仅仅只是补充,真正实用的还是三防一刺,这才是步兵的看家法宝。

“好……”

望着刺杀场上激烈的对抗,管明棠和其它人一样,根着叫起好来,甚至有一瞬间,他的心里亦冒出一种冲动,跳下去和别人比一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