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1.第701章 妇女维权运动·始(1 / 2)
日子如流水过,看似平静的表面下却是波涛汹涌。新法推广越甚,王安石与士绅阶层的矛盾变越大。而更让老王感到气愤地是,他那一向引以为傲的好儿媳妇不知是谁灌了迷魂汤,与朝中反对变法的人越走越近,在家里也开始与自己虚与委蛇了起来。
一时间,朝堂上流言纷纷。都说王安石逆天而行,就连他的儿媳妇都看不下去了……诸如此类之言数不胜数,甚至流传到了民间。
杨涵瑶其名望不下于王安石,在百姓心目中她是神农娘娘;在士子心目中,她是开创新学的大宗师。其学识为人都不再王安石之下,更因她显赫的家世使得她在世人心目中变得格外不同。
抛去她那吴国长公主的身份不谈,单一关西孔子杨震之后就足以震倒不少人了。在这个年头,祖上的荣耀是可以庇佑子孙后辈很久地。
特别是杨震那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更是成为千古官员清廉的典范。这么一个人都在暗地里反对王安石了,如何能让那些反对变法的人不振奋?
个个如打了鸡血般,就连当初暗算过杨涵瑶的江宁,淞沪的士绅也抛开先前的成见,暗暗为杨涵瑶摇旗呐喊,就等着这位女汉子把她那好公爹一脚踹下去了。
这使得王安石很尴尬,连续多日对杨涵瑶都是一脸马脸相对,言语中也总会带上几句讥讽。杨涵瑶也不在意,她的苦心总有一天王安石会明白地。
她不是反对变法的人,诚如司马光,文彦博,韩琦等大臣一样,她计较地只是“快”“慢”,而非真地反对变法。
这段时间,杨涵瑶频频出入御书房,大有要履行前面两代帝王所托之事的样子。关于杨涵瑶即将入主朝堂的说法也甚嚣尘上。
此消息一传开,常州书院的学生个个无比振奋,特别是那些女学生。她们深受杨涵瑶的思想影响,嘴上不说,可心里也早就认可了“女子能顶半边天”的说法。
看看她们的先生就知道。多厉害的女子啊。纵观史书,又有哪个人能够做到像她这样?即使是男子也没几个。
如果自己的老师能以女子的身份正式为官,不仅脸面上有光彩,也意味着她们也有机会参与到朝政中去,一展所长了。
而民间的许多妇女也很振奋,她们中大多是工厂这一模式的受益者。不少人已凭着过硬的技术当上了商会内的管理人士,像何氏,明明以前是个目不识丁的泼妇,可在自己的用心下,通过学习,一下成为了纺织这块的佼佼者。
如今手下更是带了二三十个徒弟,甚至经常出差,去别的地方的纺织厂进行技术指点,这可让她抖了很久。
人家现在看见她都得恭恭敬敬地喊一声“何先生”。先生一词在古代都是指得有特长之人,女子能被人喊为先生地,那可是无上的荣誉。
何氏原本只是一个目不识丁,在村里人人被厌恶的村妇。可自打她那坑爹的相公坑了她一把后,遭受了巨大打击的她后迅速地反省了自己,特别是到工厂上班,又上了夜校后,整个人都起了很大的变化。
就连那气质都变了。在她的身上已完全看不到过去的影子,仿佛以前那个抠门惹人生厌的她从来没存在过一样。
第一次出差去别地的纺织厂做技术指导时,被人喊了一声先生后,骨头都酥了三分的何氏从此更是注意自己的形象了。
而跟着杨涵瑶在琼州的六年中,她更是处处模仿杨涵瑶的行事做派,可以这么说,何氏现在已成了杨涵瑶的铁杆粉丝。想起十几年前在小李村二人的冲突,不得不感叹世事无常。
而何氏则认为,杨涵瑶的心胸如大海般博大,连她这样的人都可以原谅,这便是圣人了。在感激涕零的同时,便时时刻刻地开始维护起杨涵瑶起来。
只要听见谁在说杨涵瑶的坏话,哪怕隔着十几里的路,这位主也要赶过去,拿出当年泼妇的架势,把人骂个狗血喷头,你若反抗,她便在人家门口撒泼打滚,跟着她的徒弟看得把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
何工居然还有这样的一面……
直到别人服了软,何氏才会收起那副泼妇的嘴脸,理了理头发,风淡云清地原谅了别人的过失,还不忘把自己与杨涵瑶的过节拿出来教导下别人,好让人知道,吴国长公主是个多么仁慈的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