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送行(2 / 2)
一边向人们拱手一边接过那些虽轻情意重的礼,江楚寒的眼眶中的眼泪不由得夺目而出。曾经他最怕自己的行为不被人理解,被人以为是万恶的党同伐异,或者出于别的什么目的,才做出那番事情的,若是那样,可就真成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哭都没的方哭去。
但现在,他置身于热情的人群之中,一颗疲惫的心也被这温情抚慰的生机焕发,重新充满能量。他离那些士子不到二十丈,但就这短短二十丈的距离,他却走了整整一刻钟,不停的道谢,不停的接受礼物,不停的被温暖,当他终于通过人群,眼前豁然开朗时,之前所有的担心和迷茫都烟消云散了,他一次确信,自己是真正强大的,强大到足以战胜一切艰难险阻。
真正的坚强是心的坚强,真正的强大,却是要靠大多数人来印证。
所以当他站在那群士子面前时,整个人的精气神,都与之前截然不同了。如果说之前他还是一柄出鞘的宝剑,需要随时展示自己的锋锐,来提醒全江南官员自己的存在,那么现在,他便可以将自己这柄宝剑收入鞘中,无需依靠那些炫目的表现,就足以让众人心折,让众人景从了。
江楚寒微笑着看向这些士子,士子们也向他报以崇敬的目光,双方的目光交流,便胜过无数言语。
江楚寒看着那些士子拱手笑道:“诸位,多谢相送。”
士子们一还礼,哪知起身却道:“我们不是送你的,我们要陪你进京。”
江楚寒一阵错愕,竟不知该说什么好,一个领头的士子便道:“江大人在江南得罪了那么多的官员,或免或贬或斩,只怕江大人进了京城以后就将立即遭来非议,我们要陪江大人一起进京,只要有任何一人当众非议江大人,侮辱了江大人清洁的官声,我等便立即进皇城,告御状!就算是掉了一颗脑袋,那又何妨!”
江楚寒十分感动,却也被这不靠谱想法吓一跳,先不说这么多人怎么走?就算平平安安都跟自己进了京,恐怕一顶“煽动骚乱分子”的帽子会立马扣上来。自己就得杨升同唱“滚滚长江东逝水”去。
但他也不能断然拒绝,因为江楚寒深知大明朝的读书人,都是些打着不走,牵着倒退的犟种,所以说话必须要有艺术才行。
江楚寒心里稍稍盘算了一下,拿定主意后便向众人深深一躬道:“承蒙诸位的厚意,你们为我考虑的太周全了,江楚寒今生铭感五内。”甭管怎么着,江楚寒先一顶高帽送出去再说。
众人连忙道“不敢不敢”。却听江楚寒话锋一转道:“大家想过没有如果你们真的跟我进京,会有什么后果呢?”
众人满不在乎的笑了起来:“大不了皇上治罪,人头一落碗大个疤而已。”有些激动的继续说道:“能让正道不倾,此身何惜?”
“说的好。”江楚寒击掌道:“能让正道不倾,此身何惜。”说到这,他停下来,目光缓缓扫过众人,他每沉默一秒,在众人眼中的形象便高大一寸,直到感觉自己无比高大时。他才一拱手道:“这句话也是在下的心声,我江楚寒愿为匡扶正义献出自己的全部。”在众人一片赞誉声中。他突然深深一躬道:“所以我恳请各位,不要跟我北上,好吗?”
“您这话什么意思?”众书生不解道,经过江楚寒的铺垫酝酿,果然士子们好奇心胜过了抵触情绪,这样才能用心听他的话,而不是被一种狂躁的正义感所冲昏头脑。
只听江楚寒道:“原因有二,在下说给众位听。其一,我江楚寒只秉承一颗公心,没有任私心杂念,所以我不怕被人非议,也坚信自己会在朝野内获得公正的待遇,无需如大动干戈。其二,整个朝野上下可能也早已有人对我江楚寒虎视眈眈,却苦于没有机会和把柄,众位若浩浩荡荡跟进京里去,反而会被人抓住了机会,反倒不美。”
江楚寒说的在情在理,士子们也听得有些动摇,只是想说服他们,还需一番功夫。
但江楚寒心中早有定计,便笑道:“临别了,我送给大家两句话吧。”一句话就将众人的注意力引开,纷纷点头道:“江大人一片赤胆忠心,说出来的话也自然一定会是金玉良言,不如将话写将下来,也算给后世留一段佳话。”
临近有家书画店,老板闻言便取了方桌笔墨,还有一副上好的空白横轴来,请江楚寒留下墨宝。
江楚寒虽然写的一副丑字,但也不推脱,拿起笔来,饱蘸浓墨,便在上面写下了歪歪扭扭的14个字道:‘芶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芶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句深沉慷慨的宣言,由邻近的士子念出来,并没有因为江楚寒的那一手的狗爬字而惹来哄笑,却很快传遍所有人,并引起反复的吟诵和强烈的共鸣,就连众人看向江楚寒的目光,也无比崇敬起来。
江楚寒脸上一阵发红,这是他盗用民族英雄林则徐的一句话,但是他立志不再让鸦片战争重演,也不想让我中华再出现林则徐那样的悲剧英雄了,所以还是让这句话跟随自己穿越时空,早上几百年激励大明的青年吧。
当尊敬变成崇敬,许多事便好办了,不用江楚寒再费口舌,众士子便顺从了他的意志,乖乖让开去路,用一种送导师的眼神,目送着他缓缓出城。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待江楚寒走远了,望着他那壮哉的背影,有士子忍不住脱口而出,只是刚一说完,便感受到周围人喷火的目光,然后被群殴至全身多处骨折,卧床了四个月多才好利索。当然这是后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