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使徒托罗努斯(1 / 2)

加入书签

儒门死于故步自封,道门有感于儒门的前车之鉴,做出了诸多改变,包括且不限于以平等取代纲常,强调开源更在节流之前等等。

开源其实就是发展。

发展又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物质层面,二是思想层面。

物质要发展,不能闭门造车,不能是一潭死水,要有流动,变成活水。外面的人走进来,里面的人走出去,不仅仅是人的流动,太平钱的流动,更是思想和观念的流动。

自玄圣以来,道门就提倡要解开儒门对思想的层层束缚,可是难免面临一个问题,一个被束缚住了手脚的人如何解开束缚自己的绳子呢?大多数情况下,思想是没法通过自己来发展的。

那就需要交流,如果有人从外面带来了新的思想,与已有的思想交流,继而碰撞,产生火花,那就是进步。

思想的交流无所谓谁高谁低,而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四代大掌教时期,彻底明确了这一点:这种思想的碰撞,哪怕激烈一点,甚至是出格一点,都在可以讨论的范围之内,是利大于弊的。哪怕你我的观点不同,也是可以和平交流并且讨论的。

虽然在五代大掌教时期,这种态势有所倒退,但到了六代大掌教时期,又回归到原本的路线上。

由此,道门有了“西学”的概念,即不妄自尊大,向西方的优点长处学习,对其缺点引以为戒,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门的圣人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要不耻下问。不能因为西方有种种缺点,就对他们的优点视而不见。也不能因为西方有种种优点,就觉得他们是地上天国。要辩证地看待西方。

要善于学习,尤其是向敌人学习。

西学的盛行,使得中原大地产生了诸多变化,小到大时辰和小时辰,大到铁甲舰的改良。无疑促进了中原的发展和东西方的交流,却也使得圣廷得以窥见东方世界的一角。

有感于道门的强大,圣廷没有像过去那样喊打喊杀,而是以“朋友”的身份来到东方,这并不代表圣廷没有什么想法,其实圣廷这些年来一直小动作不断。

不过道门也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采取对等了的反击,在新大陆方面给圣廷添了很多麻烦,比如新大陆风起云涌的独立大起义,便有道门在背后进行支持,西道门居功甚伟。

这就变成了你中有我且我中有你的局面。

圣廷可以把手伸到东方,道门也可以把手伸到西方。

在这种情况下,圣廷的教义也在东方有了小范围的传播,谈不上“根基”二字,却能看作是一个锚点或者坐标。

这就给神国交会打下了基础。毕竟茫茫大海,一艘船想要找到另外一艘船,并不容易。若是有了锚点或者坐标,就要容易许多。

在真实世界,双方还能划定疆域,定下规矩,不许如何如何。在独属于神仙们的领域之中,就

很难区分了。这就像大航海时代刚刚开启的时候,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基本没有规矩可言,只有弱肉强食。

当来自圣廷的神国靠近并“紧邻航行”时,供奉着女神圣像的神殿上方随之浮现出一个巨大的身影。

这个身影,很难用言语去形容。

好似两个巨大无比的圆环交错在一起,构成一个“乂”的形状,每个圆环上都生满了眼睛,每只眼睛比成年男子还要巨大,两个巨大圆环不断旋转,一个极快,一个缓慢,上面的眼睛随之不断眨眼,忽明忽暗。在两个巨大圆环交错的正中位置,还有一只更为巨大的眼睛,几乎与伊奘诺尊的头颅差不多大,眼珠缓缓转动,似乎在打量四周的一切。

这是圣廷的使徒,无上意志的使者。

不过在东西方交流的时候,西方传教士为了让东方百姓更容易理解使徒的含义,将其对等翻译为东方语境中的天使。“天使”本是天子使者的意思,就算道门废黜了天子,那也是天朝皇帝使者的意思。不过如今在许多时候却指代圣廷的使徒。同时西方传教士还将无上意志翻译为天帝或者昊天上帝,同样产生了很大的误解。

随着东西方交流的加深,道门严令禁止了这种不准确的翻译,天帝就是天帝,不是无上意志。天使就是天朝皇帝的使者,也不是圣廷的使徒。不能有半分混淆。

除此之外,道门强调人间以人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