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9章 夜宿(1 / 2)

加入书签

天黑了,已经不能进城了,于是众人在距离北平还有十五里地的一个村子住了下来,这个村子里有罗冀他们的人,所以众人悄悄地进了村子。

接待常凌风的那户人家姓杨,主人叫杨祖民,是一个五十来岁的汉子,有时候罗冀他们的人出城办事,来不及回城路过这里的时候都在杨祖民家借宿,所以和罗冀他们非常的熟络。招呼众人进屋之后,杨祖民唤来了自己的老婆生火做饭,女儿也跟着去帮忙。

杨祖民中等个头,不胖不瘦,理着平头,穿一件黑色的厚棉袄,有些棉花露在了外面,衣服虽然破旧,但是穿着非常地利落,只是他的腰有些佝偻,显得人比实际的年龄要沧桑一些。杨祖民的话不多,也不问罗冀他们为什么来,也不问带来的都是什么人。

罗冀道:“老杨,最近过得咋样?”

杨祖民干咳了两声,开口说道:“罗先生,不瞒您说,过得不咋样。秋天打下的粮食基本上都让鬼子和伪军拉走了,就这还不算,鬼子和伪军的小股部队还不断地来村子里扫荡,看到谁家的粮食、牛羊、鸡鸭什么的都统统地抢走,比土匪还可恶……”

使劲吧嗒了两口旱烟,杨祖民接着说道:“就在今天中午的时候,还来了一伙鬼子,一进村子就疯狂的扫荡,弄得整个村子都鸡犬不宁。这不,后来听到西边打枪打炮的,才夹着尾巴跑了。我就希望这抗日的队伍越多越好,彻底地把鬼子从咱们中国人的地界儿上赶出去。”

常凌风静静地听着,这些劳动人民其实很朴实,只是想要一个安定的环境,春种秋收,全家人能够有个饱饭吃,但是这点要求对于杨老汉一家来说却是个奢望,之前是军阀混战,现在是鬼子侵华,最苦的是百姓,最倒霉的也是百姓。

只听杨祖民接着说道:“你们从西边过来,知不知道是哪里的队伍又和小鬼子干上了?这里的抗日的队伍倒是不少,但都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打完了就跑,后来鬼子和二狗子还是照样来,倒霉蛋的还是我们这些老百姓。我听我妹夫说,他们晋西北建立了什么……什么地?”

秦奋接口道:“是根据地!”

“对,是根据地!”杨祖民用一根铁丝拨了拨烟锅子里的火星,“听说那里又是分田,又是分粮食的,关键是还不用纳粮,老百姓只管安心种地,咱啥时候也能过上这样的日子啊!”

这个时候,在全国建立了很多的根据地,比如陕甘宁抗日根据地,成为当领导全国抗日战争的指导中心,也是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总后方。此外在华北一带还有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包括北岳、冀中、冀热辽三区,下辖108个县,人口约2500万。

晋绥抗日根据地,包括山西西北部和绥远东南部广大地区,下辖46个县,320万人口。晋冀豫抗日根据地,以太行山为依托,西起同蒲铁路,东至平汉铁路,北接正太铁路,南临黄河北岸,是抗日战争时期党在山西、河北、河南三省边界地区领导创建的抗日根据地。

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则是在河北、山东、河南三省交界的广大地区创建了一个东至津浦路,西至平汉路,北至石德路、滏阳河,南跨陇海路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但是这些根据地都有一个特点,距离大城市比较远,像北平这样的大城市周边是没有根据地的,道理很简单,采取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在大城市附近建立根据地不现实。

杨祖民说完之后,看了看罗冀、常凌风、黄老大和秦奋等人,大家都屏气凝神地盯着他,除了常凌风,其他人的脸上都露出了羞愧之色。

常凌风开口道:“这里不是很多支队伍吗,不比鬼子和伪军的人数少啊!”

杨祖民叹了口气,道:“其实咱们这里的抗日武装倒真是不少,只是没有一个大的头头管着他们,我们庄稼人放牛放羊,也都需要一个领头的牛羊,这样放起来的时候才不担心牛羊乱跑,我虽然不识字,但是琢磨着打鬼子也是这个道理,不知道说的对不对?”

劳动人民虽然生活穷苦,但是朴实中总能显出大智慧——这点在杨祖民身上得到了集中的体现。常凌风等人被杨祖民这一番听着十分粗俗的话语深深震撼了。

杨祖民见众人都用异样的眼神看着他,老脸一红,干咳了一声,道:“那啥,我刚才就是胡说八道的,你们别当回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