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狙击(1 / 2)
第一百八十五章狙击
三天后,唐宋的踪迹出现在通往缅族割据势力中心城市林溪的路上。
现在他的身边当然没有了孙行义这个累赘,而是一人驾驶着原先从内比都开过来的吉普,狂野无比的奔驰在高低不平的劣质道路上。当然,之前已经搬下车藏起来的军火依然满载着。虽然掸邦这边因为打了个措手不及的缘故,只是花了一点时间,几乎没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但早就从德钦口中知道他北上的缅族是不是也那么好解决,可就难说了。所以,军火这东西对他来说有时候没什么大用,但该准备的还是要准备一些,保不定路上会出什么问题。
正如唐宋先前所料,一旦腾出人手来,以几何递增速度清洗掸邦大小部队以及各项军政府职能机构的事情就变得简单多了,三天时间便将他们全部过了一遍,所有领导层都换上了新人,而通过审核留下性命的前官职人员,自然就成了理所当然的指导老师,为几十年来犯下的罪过赎罪。
不过,三天时间,也仅仅只够清洗一遍,换上一拨人而已,至于具体效果如何,还要看后来的发展,这就不是一点点时间能够体现出来的了。反正无论事情怎么发展,唐宋既然能在短短几天之内将他们摆平,那以后也不怕他们能搞出什么乱子来,大不了,再收拾清洗一次罢了,而现在他分身乏术,也只能放手而为,随便他们怎么办,是好是丑,以后再说。
三天来,在唐宋的高压之下,以及耶波的种种手段下,唐宋手中掌握的世界几大著名银行的账号有多了二十几个,虽然每个账号的金额都无法跟德钦的账户相比,但总金额加起来却也有五亿欧元左右——嘿,现在美元不坚挺了,大家都喜欢玩欧元,便是翡翠公盘的结算,同样如是。所谓老大吃肉,兄弟喝汤,德钦辛苦几十年,积累了十几亿的家产,那些手下也不敢后人,几十个大校准将甚至少将中将的职位,能有五亿欧元的存款也算不错了。真的拉算下来,平均一人也有将近两亿人民币了,不说他们在缅甸再怎么当官一辈子也赚不到这么多钱,便是放到北边,也同样如此,从他们手里捞钱,唐宋是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何况,这还是种种手段下让那些家伙主动叫出来的,唐宋相信,他们一定还有私藏,最起码,老吴同志就绝对不可能只有一个账号……不过,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既然他们已经这么识相了,那还是见好即收为是。
看着一个个账号,唐宋才知道世上做什么东西来钱最快,不是抢劫,而是抢国。想想看,号称世界上最穷的缅甸,只是其中一个邦德几个军阀割据头子,因为霸占了国家的资源,几十年便能积聚如此家产,那要是他唐宋将整个缅甸都抢下来,身家会达到何种地步?当然了,归根到底还有一条,能将缅甸的经济发展上去,能将缅甸的资源卖贵起来——如果总像之前贱卖的话,非但便宜了别人,自己还当了被人嘲笑的冤大头。
当然,理想是好的,想要真正达成,却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行的,还需要诸多努力,还需要诸多助力。这助力,自然是来自北边了。唐宋相信,与北边合作,这是一个双赢的结果,只要自己稍微意思一下,那副老大肯定紧巴巴地帮自己把所有的事情都办好了,而自己只需要坐等收钱……
人说世人多得陇望蜀,得寸进尺,便是唐宋原本那样淡定的心思,经过一段时间以来各种各样的冲击之后,也不免生出了各种各样的凡俗之心,或者说,是野心。当然,他也有这个能力就是了,否则的话,只能算是好高骛远,志大才疏,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其实,唐宋也没有将所有掸族的部队都清洗完,还有两支驻扎在掸邦跟曼德勒省以及实皆省交界的部队,唐宋连去都没去一下,自然也无从清洗起。不过,那两支部队加起来也不过两三千人,平日所谓的驻扎警戒也只是个样子罢了,唐宋也便不在乎了。何况,那两支部队还是在德钦控制下了,以德钦现在的心理状态,相信也绝对不会利用那两支不上档次的部队做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嘿,唐宋自信,所有清楚自己能力的人,大概没几个还想跟他作对的,因为……想来他们也不愿意一觉下去就永远醒不来。
在离开之前,唐宋专门召开了一个会议,与会人员自然便是最近刚提升上来的所有领导层,清一色的年轻人,平均二十八岁,最大的也就是耶波了,年近四十。
召开会议的原因,当然是将自己的光辉形象树立到每一个人的心目中去,让他们以后努力干活,而且,永远别忘了,无论是在掸邦还是在缅甸,他唐宋才是他们的衣食父母,才是他们的上帝,谁要是不老实,想搞点小动作,嘿,除非能让他永远也察觉不出来,否则……其实,他们又怎么可能不老实呢,要知道,他们的位置都是以前各级老上司的,而且这些老上司还没走,还在帮扶他们,或者说在用另一种方法监视他们。为自己的性命前程着想,他们也不能不老实,而且还要团结起来,不能浪费唐宋唐司令给他们的机会,更不能让某些老家们阴谋复辟……
开会的第二个用意,便是将还在养伤的孙行义送上台,之前就决定让孙行义做自己的代言人,现在自己要走,自然便到了孙行义上位的时候。现在的掸邦,可谓真正的一言堂,因为无论军队还是各个职能部门,所有各级掌权者,都是唐宋提上来的,从潜规则上来讲,都是他的铁杆,即便唐宋没有那些超乎寻常的能力,又有谁敢有反对意见?因此,当唐宋征求大家对孙行义上位的意见时,没一个反对的,个个都在恭喜老孙。如此,手无寸功,而且还是伤残人士的孙行义也便如此堂而皇之上位了。
其实,要是放在以前的话,孙行义对这个举足轻重的职位或许还要推却一两下,甚至说干脆拒绝,因为他从来就没有指挥过人,更不知道自己有没有那种领导才能,若是一过来就占据如此高位,别人妒忌不妒忌的也还罢了,关键要是一个不经意坏了唐宋的大事,那责任他可承担不起。不过,当孙行义知道在座所有人,除了耶波等两三个有限的投诚者外,居然都是跟他一样的新手时,顿时所有的担心畏惧都没有了。大家起点都一样,不过是位置高低的差异罢了,那还有什么好害怕的,反正,唐宋也不担心他们能折腾到哪儿去,那该怎样就怎样吧,何况,还有耶波等人相助呢,有时候便是想犯点大错误,都未必可能。
摆平了孙行义的事情,再将这两天从部队里面精心挑选出来的几个人安排了一下,比如素明。他们人数虽然不多,而且以前还都是什么都不懂的大兵,但能从几千人的部队中脱颖而出,便可明白也不是什么等闲之辈,还是值得培养的,或许用不了多久,掸邦便多了几个撑大梁的了,自然不能浪费了。
当唐宋独自一人开车离开东枝城的时候,老远耳朵里还能听见城里司令部的动静。
要说唐宋此次掸邦之行,对普通民众们影响最大,最能让老百姓们挂在嘴上或许永远都不可能忘记的事情,不是掸族老大从德钦变成了他唐某人,也不是清洗了那么多军队又或是那么多军政府职能机构,而非设立廉政公署一事不可。
廉政公署的成立,在缅甸这样的军政府极权统治国家,委实是太过石破天惊了,纵然只是在掸邦一地做了个实验,但仅仅几天时间,声名便已经传遍了整个掸邦,而如今,每天到廉政公署去投诉举报告状的民众不计其数,有的甚至专门从别的省邦跑了过来,倒不是为了告状举报,就是为了见识一下廉政公署的真假。
实际上,廉政公署的出现,消息非但早就传出掸邦,传到内比都,传到缅甸每一个省邦,便是国外,也都有了相关报道。有西方媒体称,这是缅甸民主与法制的第一道曙光,当然,这其中少不得要提一两次唐宋的名字。某人自己也料不到,自己折腾了那么多事情,名声也没咋样,现在做了个小小实验,倒是声威大震了。
不过,廉政公署这个新生事物要在缅甸长期生存下去,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估计也只有在唐宋集权统治的领地里才有可能,而且还要花大代价,这个代价,自然便是国家赔偿了。谁让他鼓励告状,而且还发奖金的?最关键的是,如果因为官方行为给私人造成了伤害,而且找不到赔偿者的,那就可以申请国家赔偿——即便缅甸再穷,这国家赔偿也不会是小数目,谁让缅甸的官都不像官,专门吃百姓的好处,那赔偿起来,自然不可能是小问题。
当然,不管怎样,廉政公署的成立总归是件好事,非但可以惩治贪污**者,而且可以树立人心向导,教人向善,让人们知道,做坏事是一定会受到惩罚的。某种程度上,这个新生事物的出现,似乎比缅甸多少年都没制订成的宪法都要引人注目,引起的轰动也更大些。老实说,像这样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情,除了唐宋也没有谁能做得出来了,这中间看不见的阻力可不是一点点,即便换林栋过来,也挡不住各路军阀部队的质疑反对,而现在唐宋出马,又有谁敢说个不是,又有谁敢反对?想反对,行呢,明天唐某人去你们那儿看看……事实上,当林栋接到各路军阀抗议的时候,便是用唐宋做借口的。他也知道,他这个和平与发展委员主席的位子,全是靠唐宋挣来的,现在嘛,自然还是要拿唐宋当挡箭牌。结果,唐宋的名字一出,天下立马又都太平了……
不管怎样,唐宋的廉政公署一出,便树立了他在缅甸的政治地位,尤其是在缅甸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现在,估计国父昂山将军的名声都没他大了,谁让国父已经是过去式了,而他唐宋才是为穷苦人民说话做事的人呢。老百姓们可不惦记谁是这个国家的领导人,只会牢牢记住谁给他们带来了希望,带来了好日子。
可以肯定,以此次事件为起点,以后无论唐宋想在缅甸做什么事情,都会有意想不到方便,至少,真正纯朴的老百姓是没人反对他的。
老实说,便是唐宋自己也想不到随便折腾出来的一个东西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响,不过,当看到那么多百姓兴致勃勃甚至激动万分得往廉政公署里跑的时候,心里还是很欢喜的。不管怎样,这总是件让人高兴欣慰的事情,或许,他自己这辈子也难以忘怀,这种感觉可不是赚多少钱就有的,跟修炼音道有所成的感觉也大不一样。
如此,唐宋便带着这样一种说不出的心情离开了东枝城。
辗转颠簸了几个小时,距离林溪也就剩下了几十公里的样子。其实,掸邦虽然号称缅甸第一大邦,但相比起中国的省份来说,也没有多大,就这么点的地方,居然盘踞了几个军阀割据势力,便是唐宋自己都有些奇怪。就如第三特区一样,只是控制了方圆几十平方公里的距离,居然也敢号称国中之国,几乎可以跟西方中世纪所谓的城邦战争相比了,在国人看来,委实有些笑话。
当然了,他们之所以能这样折腾,还是占据了这边多山的优势,要是没山,没有毛老人家的十六字游击方针,只怕这些割据势力早就被平了。
从东枝通往林溪的路上没多少人,有的也都是跟各家军阀有联系的大商人——这种情况并不多,一天也见不到几趟运货的车队,至于一般的老百姓,谁敢在两个势力之间乱逛,那不是找抽么?所以,那条宽阔的颠簸之路,彷佛专门为唐宋所建一样。
日近中午,看看前方路边的两道山,唐宋心中不由一动,两山夹谷,放到过去,就是军事天险,只要设一道防线,谁都别想蹦过去。当然,这样的军事天险在现代来说,又算不了什么,只要有火力支持,如今这世界没什么天险。不过,那火力,也未必是缅甸一个割据势力能拥有的就是了。嗯,只不知,那缅族老大会不会在这地方给他设一道大宴,要知道,孤身一人的他也没那样肆无忌惮的火力呢。
想着间,唐宋的耳朵不由就长了。呵,要是以他的耳朵能力,还被人偷袭了,传出来那就笑话了。
不能因为掸族的成功就可以粗心大意了,历史上不知多人在最后成功的关头大意失荆州了,何况,他唐宋离成功还远着呢。再说,这么多天下来,缅族早就知道自己在东枝城的动静了,知道自己将德钦他们都平了,又怎么可能不防?除非他们也能像德钦一样,一朝顿悟,立地成佛——这根本就不可能,否则也就不会割据了。而且,唐宋可以肯定的是,缅族在东枝城一定有探子,自己离开东枝城的消息早就通过各种途径传到缅族了。
如果真要拦截他唐宋的话,这两山夹谷的险地,自然就是最好的地方。不管怎样,自己终究是一个人啊,即便再厉害,在那些人眼中,难道还能对付得了那么多大军?而且,就算能对付,牺牲的也只是一些士兵的性命罢了,跟他们老大又有多大关系?最多,允许唐宋像改造东枝城一样改造林溪得了,反正按照一般规律,那小子不敢对他们这些老大下狠手的,难道他就不怕那些士兵暴动?
唐宋的谨慎还是有道理的,没怎么费劲,他便察觉到道路两边百十米高的山头上聚集了不少人。不问可知,他们自然是缅族埋伏的军队,而他们要对付得人,除了自己大概也没第二个人了。从发现他们到现在,都没有一个官兵说话,唐宋便清楚得很了——除了防备他的耳朵外,还能防备什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