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4章 绿水何曾洗是非(2 / 2)

加入书签

杨峥嘿嘿一笑道:“实现,还早呢?”

杨士奇目光看着远方,道:“早么?人已在梦里,这梦还早么?”

杨峥有那么一刹那,忽的想起了古龙大师的那句,天涯远不远?不远!人就在天涯,天涯怎麽会远?明月是什麽颜色?是蓝的,就像海一样蓝,一样深,一样忧郁。明月在那?就在他的心,他的心就是明月。这个老杨该不会和自己一样,穿越时空来的吧?”

就在二人说话这会儿功夫,张翼已下达了收枪的命令,五千将士动作纯熟,五千把火枪,早已被他们当做了宝贝抱在了怀里,人人神情肃然,却掩盖不住脸上的喜悦。

四周无论的百姓,还是西洋的商家,甚至是大明的文武百官,莫不是对这五千将士的表现加以赞扬。

等待四周的叫好声都停下来的时候,杨峥冲着站在宣宗身旁的王振丢了个眼神,对方立即会意,弓着身子走到了宣宗的身旁,低声道:“皇上,该你说话了?”

对于这么一个接近皇帝的机会,王振心里十分感谢杨峥,所以表现的极好。

皇上哦了声,从龙椅上站了起来,按照他的打算,今日他原本是想穿着铠甲来的,可杨峥却说这不过是演习,皇帝穿着龙袍,反而给将士庄严的感觉,所以他便舍弃那堆放了不知多少年的盔甲,让人准备了一身最鲜亮的龙袍。

金黄色的龙袍在阳光的照样下闪闪发光,胸前的那条九爪金龙透着皇家的威严。

宣宗一步一步走了下来,身旁的锦衣卫力士立即紧跟左右,各自神情戒备。

四周因为皇帝的站起,先前的喧闹已停止,偌大的午门城外,显得无比的宁静,数万双目光就那么仰视着大明的皇帝。

宣宗轻吸了一口气,以君临天下的口吻,道:“我大明疆土初北边地,东起鸭绿江,西抵嘉峪关,中包大宁、开平、东胜,而嘉峪之外,置哈密为属国,延袤万里,设兵镇戍,联络其间。成祖都北平,扆山负海,凭塞为险。自弃大宁于兀良哈,宣、辽间隔,京师屏蔽渐薄。已而兴和废,开平孤峙难守,乃迁卫于独石,而东胜亦内移。宣、大、延绥皆当敌冲,久之,河套沦弃,宁夏、固原边患日急,哈密入于土鲁番,关外即绝域矣。于是分地设镇,凡为边者九,曰辽东、蓟州、宣府、大同、延绥、宁夏、甘肃、太原、固原。 国家建都燕京,三面临虏,防边大计,视古加详。疆土之大,远迈汉唐,所戍守疆域多有九地之多,此乃我大明藩篱,岂可任由鞑子胡作非为,朕虽不才,愿效仿先祖,扫平鞑子,壮我大明声威!”

宣宗这一番话似是酝酿了多日,说来 锵锵有力,很有感染力,场上众人多半是从朱元璋,朱棣时代过来的,当年朱元璋北伐成功将元军赶出了长城以北地区,此后又在北方设辽东〔今辽宁辽阳〕、大同、宣府〔今河北宣化〕、延绥四镇,不久又设宁夏、甘肃〔在张掖〕、蓟州〔今天津市蓟县〕三镇,其镇守为武职大臣,提督则为文职大臣。又以山西镇巡统驭偏头三关,陕西镇巡统驭固原,也称为太原、固原二镇,这九镇统称“九边”。九边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绵延万里。为了保险,朱元璋又在长城以北建立大宁卫〔今凌源〕、开平卫〔今内蒙古多伦〕、东胜卫〔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三个军事重镇,作为九边的外围据点。于要害之地,如紫荆关、芦花领、古北口、居庸关、喜峰口、松亭关等处,也都置兵戍守。于是东起辽阳,西经大宁、开平、兴和、独石、东胜,抵大同,数千里间,各边镇卫所都驻军队、开屯田,声势相连,形成了一条牢固的防务线。虽说没能将鞑子赶尽杀绝,但因这条牢固的防线在,鞑子一直被压制在长城以外,不曾踏足中原半步,到了永乐时,朱棣更是生猛,以皇帝之姿,愣是五次出兵蒙古,把一干成吉思汗的子孙打得都不敢想中原,正因朱棣战神一般的存在,大明的边疆一直很安宁,鞑子犯边境似是很久远的事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