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1.2260章:不辞羸病卧残阳(2 / 2)
杨峥嘿嘿道:“这话儿倒是不错,可我不放心啊?”
刘公公道:“你还有什么不放心的,难不成堂堂国公爷还能冤枉你不成?”
“这个谁说得准呢,万一国公爷看本官不顺眼,把人带回了南京城,来个屈打成招,栽赃嫁祸,瞒天过海,谁能说得清楚,到那时候本官可就是黄泥巴掉进裤裆里,不是事(屎)也是事(屎)了,再说魏国公府邸谁知道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公公让本官如何放心得下,所以这人啊,还是留在苏州为好了?”
“杨峥你……?“刘公公说了半天,才惊觉对方是那自己消遣了,顿时大怒。
杨峥嘿嘿一笑道:“公公莫怪,我这人不会说话,还请公公大人不记小人过?一点小误会,就涂了吧?”
刘公公冷哼了声,不敢再说,生怕又成了消遣的对象。
那公子一直没说话,紧皱的眉头不断在抖动,显示他在思索什么,他的确实在思索眼前的局面,他没想到杨峥态度会这么强硬,事情到了这一步,只有两个结果,要么他把人留下,要么他带着人走人,两种结果只能选其一,留下人自是不可能,不说沈老爷子是自己与宁王商议下一步最重要的棋子,就算不是,从沈家最魏国公府邸的态度,此人也留不得,其次,今日来苏州还有更大的目的,断不能就这么算,所以这人定要带走。
目光看了看场上,自己这一次来带来侍卫共有三十好几人,虽说都是一等一的好手,但比起锦衣卫还是差了一个档次,再者,对方人数上也占尽了优势,如杨峥所言这里是苏州,单靠魏国公三个字,未必管用,这么一番犹豫,竟也不知该如何是好。
杨峥眼看对方神色,便猜出了对方有所顾忌,心知这时候是最佳夺人的时候,一旦对方思索出什么法子来,还真不好应付,事实上自己并没有自己嘴上说的那么厉害,对方毕竟是国公,没有绝对的把握,这尊佛还是不惹为妙,本着这个心思,他咬了咬牙冲着高航喝道:“高大哥,拿人?”
“是!”高航应了声,便一步上前,手中绣春刀便动上了手。
那公子正低头思索,万万没想到对方说动手就动手了,这种变化来得太快,快的让他忘记了下达任何的指令,眼看着二十三个锦衣卫上前,就要把他给绑了起来,却听得一声冷喝道:“住手?”
声音不大,却偷着威严,杨峥没想到在这节骨眼上,还有人如此大胆冲了进来,扭头看去,便见来人身材欣长,甚是魁梧,国字脸、浓眉大眼,正气势汹汹的走来,胸前的孔雀图案十分耀眼。
来人大步走上前,看了一眼魏国公后,目光才落到了杨峥的身上,抱歉道:“下官苏浙按察使张骥见过国公爷,杨大人?”
“张骥?”杨峥瞪了他一眼,心头暗暗有些恨意,刚才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凭着他经验可以看出,若是刚才动手,夺回沈老爷子不在话下,可突然冒出一个按察使,这让他隐隐感到不安,从沈老爷子在苏州被抓,他便隐隐的猜出,这一切显然有对方密谋准备的影子,时日一长对自己并没有多大的好处,如今自己还能站着上风,一方面固然有苏州地势之利,其次还有自己天不怕地不怕的性子,若不然单靠一个魏国公便让他吃不消?”
按察使最初汉武帝设立,后唐仿汉刺史制设立,职责是赴各道巡察、考核吏治[。唐睿宗景云二年分置十道按察使,成为常设官员,此后多有名称上的改变,但职权却越来越大,实为各州刺史的上级,权力仅次于节度使,凡有节度使之处亦兼带观察处置使衔。有先斩后奏的权利,所以实际上是各州刺史头上的“太上皇”。
宋代转运使初亦兼领提刑,后乃别设提点刑狱,遂为后世按察使之前身,与唐代之观察使性质不同。金承安四年(改提刑使为按察使,主管一路的司法刑狱和官吏考核,责权不小,朱元璋建立大明后,延续宋代用法,在各省提刑按察使司的长官,主管一省的司法,为一省司法长官,掌一省刑名按劾,与布政使、都指挥使分掌一省民政、司法、军事,合称三司,又设按察分司,分道巡察,品级为正三品,算是一方封疆大吏了,这样的人物因担负众人,平日里多半在各地巡查,算得上神龙见尾不见首的那种人,张骥更是如此,此人本是永乐年间中期的乡试举人,又人国学学习,颇有声望,宣德初年授官御史,被朝廷派往江西省任按察使,又曾去福建省过问囚犯讯察决狱的情况。因其办事公正廉洁,破格提升为苏杭按察使,官还是那个官,但地位却是大大提高了不少,但这样神龙见尾不见首的人物,竟在今日走了出来,还一举出现在坐镇太监的府邸内,这本身就让人怀疑,更何况来得如此及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