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3. 1722章:食禄而不治事(1 / 1)
--
-->
永乐以前,在政治上,建藩初期,王府不仅有相傅,而且武臣由勋臣担任,出则为将,入则为相。⊙頂頂點小說,王府官可兼行省参政,为地方行政首长,也可兼都指挥使,掌地方兵权。在封国内,亲王拥有相当大司法、人事权,其官属除长史及镇守指挥、护卫指挥由进行派遣外,其余均在封国境内或所部军职内选用,藩王对他们有生杀予夺之权。境内人民有敢违犯藩王的,由亲王区处,朝迁及风宪官不得举问。这时的藩王是列爵治民,分藩锡土。亲王所居城内布政使、都指挥使及其以下职官,除每月初一、十五一定要到王府候见外,亲王可以随时召见他们。亲王遣使可以直达御前,敢有阻挡者,即以奸臣论处。风宪官以王小过或风闻亲王大过奏闻,即以离间亲亲关系罪处斩。纵使藩王真有大罪,亦不得加刑,只能召到京师,由皇帝发落,重则降为庶人,轻则当面申饬,或遣官谕以祸福,促使改过自新。洪武二十作年,明tai祖朱元璋在奉天门谕群臣,再次强调皇亲除了犯谋逆不赦之罪,其余的罪,均由宗亲会议,报请皇帝裁决,有关部门只许奏闻,不得擅自逮捕;若大臣行奸,不令王见天子,私下使人致王罪而使王遇不幸的话,则天子必定是昏君,其长史司并护卫司可行文五军都督府索取该奸臣,都督府应捕奸臣奏斩之,并族灭其家;而且郡王子孙才能堪用者,考验授职升转,即洪武时宗室子弟可以入仕。这些规定都足以使藩王直到作为天子耳目、监督地方的作用,尤其是当朝无正臣、内有奸恶,亲王有权训兵待命,等天子密诏统领镇兵讨伐。
经济上,藩王不仅终身有俸禄,而且待遇很优厚。岁禄单是米一项,即达五万石,是正一品大臣的五十倍。此外,还有册封、宫室、婚姻、丧葬等费用,并给予厨役、斋郎、铺陈等杂役人员,可谓是风光无限。
但是,到朱元璋后期,从在外诸王府大兴土木、擅役工匠,靖江王府官欺凌指挥耿和等等问题中,亦渐渐感到藩王权重对皇权是个威胁,特别是皇太孙也曾问他:“虏不靖,诸王御之;诸王不靖,孰御之”。所以又规定:不许亲王同时朝觐,只能一个亲王来朝,平安回到封国后,派人以书信方式报给其他亲王,才能来朝;而且进京朝觐时,留京时间不过十天左右,即遣返封国,以防止藩王与朝臣的勾结。又规定:亲王王子要入侍,这更是含有人质之意。后来又规定:王府废除王府的相傅,升长兄司为正五品,长史由皇帝亲自选派,若王有过,则诘问长史,即长史有监督、规劝藩王之责。到了洪武后期,藩王虽有藩号,但已是列爵不治民,分封不锡土,食禄不治事;王国文官由朝迁选派,犯法时依律审判;王国百姓有侮慢王的,亦要解京审问明白然后才能治罪,以防止王对封地内官民的控制;经济方面则删除了王府若有兴建工程,有司即时由王所居的城中市户差付,不得稽延这条;亲王的岁禄亦减为万石。
不过朱元璋既要诸王藩屏国家,备侮御边,夹辅王室,要讲亲亲之谊,就必须给藩王以实力和特权,所以很多对藩王的限制,并未有太大的效果,藩王的军权仍然被维持着,形成尾大不掉不势,以至于朱棣有实力发动夺位之战。
朱棣以藩王身份夺了自己侄儿的皇位,登基后,鉴于前朝之失,对控制藩王极为重视,或以谋反等罪名,分别削去他们的封爵、属官、护卫,取消统领驻军的权力,如借故削去代王、岷王的护卫、官属,齐、谷王先后被废为庶人;或者将要塞地区的藩王迁入内地,如宁王朱权迁往南昌。
永乐时又废除宗室可以为官规定,即使是宗人府,亦改由勋戚大臣摄其事而不备官,所领事务均归礼部管辖。文武百官对于亲王,只具官称名而不称臣,徐永乐末年,许多王爷欲入京师,后又愿率子婿从征入侵的蒙古人,但没有得到批准。所以永乐后,藩王的日子并不好过,尤其是朱棣在位上做了如此多的大事,朝廷并不富裕,而宗藩的厚禄给朝廷带来的严重负担,相当多的中下层宗室已沦为贫困户,于是强烈要求弛松藩禁、请田联自给、试官自效的呼声越来越高,甚至有不少建议更定的《宗藩事例》,准无爵的宗室自便生计,准奉国中尉以下宗室参加科举考试,选授京师以外地区的官职,但朝廷终究是不能放心授于宗室,这事儿也就一提再提,却没人答应。
这些人数量不小,加上有身居高位,虽没有实权,但威望还是有的,加上又是皇室宗亲,真要闹腾起来,一来不好看,二来也不好收拾,所以朝廷总体意思,只要这些藩王老老实实本分的,一切好商量,可藩王人数不少,朝廷对他们的限制也不少,不得预四民之业,仕宦永绝,农商莫通。不得到京师,如有出城越关到京师的,即奏请先革为庶人,然后发往凤阳高墙圈禁,同行之人,发往极边的卫所永远充军。宗室不得擅离境外,有居住乡村者,虽百里之外,十日必三次到府画卯,如果一期不到,即拘墩锁,下审理所,定罪议罚。从郡王至仪宾以下,不得与文武官员往来交结及岁时宴会。请名、请婚也很严格,未经请准,只能呼乳名,不得婚嫁,以致走京游棍以请名、请婚为由乘机勒索宗室钱财,导致许多宗室壮年以后都未能请到名字、成婚,种种压制下,已让他们有了怒气,若tai祖定下的俸禄,贡米得不到保证,结果可想而知了, 他们不敢与皇帝闹腾,对百官还是可以的,再说了下西洋若没有朝廷的支持,又能走多远呢,不说下西洋的利润巨大,如此巨大的利润,天下豪门、地主、商贾尚且眼红,更何况是这些皇室宗亲,往日是天下人与皇室争利,如今何尝不是皇室与天下人争利呢,这个利若处理不好,西洋之行怕也难以继续下去,可以说单从这一点上看,杨士奇做得不仅是细心那么简单,还是久远……?“
明白了这一点,杨荣忽觉得有些惭愧,看了看两人一时不知该说什么。
杨士奇与杨溥似看出了他的心思,呵呵一笑,走上前各自在他肩膀上拍了拍,道:“人都说以文学显用者,有三杨公焉。。。登名进士,列官翰苑。在宣德中,入侍禁庭,备顾问者十载。名德浸浸乎彰闻。西杨有相才,东杨有相业,南杨有相度。故论我朝贤相,必曰三杨。天下对我等期望如此之高,我等若不能同心协力,共同维护国家的安定,着实对不起天下人了?“
杨溥道:“是啊,tai祖之世,运当开国,多峭健雄博之文。成祖而后,太平日久,为台阁凝容之作。作者递兴,皆冲融演迤,天下既对我等有厚望,我等岂可辜负了这番美意?“
“该当如此!“杨荣一脸正色的道。
至此在开海禁、下西洋这件大事上,在内阁里形成了统一意见,这件事大事也算是落下了帷幕,当即有杨士奇执笔,写了一篇奏折,吹干了墨迹,递给了杨荣、杨溥,两人看他速度之快,心头既是佩服,又是好奇,凑过去看了看,只见上面写道:“盖海外之夷,有大西洋,有东洋。大西洋则暹逻、柬埔寨、顺化、哩摩诸国。其国产苏木、胡椒、犀角、象齿、沉檀、片脑诸货物,是皆我中国所需。东洋则吕宋,其夷佛郎机也。其国有银山出银,夷人铸作银钱独盛。我中国人若往贩大西洋,则以其所产货物相抵;若贩吕宋,则单是得其银钱而已。是两夷人者,皆好服用中国绫段杂缯。其土不蚕,惟藉中国之丝为用。湖丝自能织精好段匹,錾凿如花如鳞,服之以为华好。是以中国湖丝百斤值银百两者,至彼悉得价可二三百两。而江西之磁器、臣福建之糖品果品诸物,皆所嗜好。佛郎机之夷,虽名慧巧,顾百工技艺皆不如我中国人,我人有挟一技以往者,虽徒手无所不得食,是佛郎机之夷代为中国养百姓者也。此东西二洋之夷,多永乐间太监郑和先后招徕入贡之夷,恭谨信顺,与北虏狡猂不同。至若红毛番一种,其夷名加留巴,其国去吕宋稍远,向岁羡佛郎机市我得利,强我人鬻贩彼中,我人惮其险远,而佛郎机亦恶其争彼货物,教我人绝之,而红毛番始为难于海上矣。要其人狞顽,惟利是嗜,不畏死而已,而其信义颛一之性,初未尝负我钱物,且至其国者,大率一倍获数十倍之利,曩虽被我大创,顾未尝我怨,至今往来我近海地不绝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