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9章:鞑子的意(1 / 2)
第一次北征时,就遇到粮饷不足。(www.juyit.com 君子聚义堂小说网)清远侯王友率军运饷不至,“军士乏食,多饿死者”,朱棣不得不“久素食”,“命以所获牛羊悉分诸将给军食”,甚至“供具减半”。第五次北征,“士卒饥冻,馈运不济,死亡十二三”,杨荣“请以供御之余给军,而令军中有余者得相贷,入塞官为倍偿”,才勉强渡过难关。
永乐北征,第一、二两次用兵均达五十万,第四次三十万,其他两次亦在数十万之数。为了供给这样庞大的军队,几乎需要动员全国的力量。以永乐二十二年北征为例,为供军饷,天下府库,搜索殆遍,“查勘两京及天下库府藏递年出纳之数”,“点勘南京并直隶卫府州系食粮递年出纳之数”,令督山西、山东、河南三布政司,直隶、应天、镇江、庐州、淮安、顺天、保定、顺德、广平、真定、大名、永平、河间十三府,滁、和、徐三州有司造车,丁壮挽运。共用驴三十四万头,车十一万七千五百七十三辆,挽车民丁二十三万五千一百四十六人,运粮凡三十七万石。
永乐二十一年北征,命河南、山东、山西民丁随军供馈饷,“郡邑各遣官率之,惮行者往往为规避计”。由于道路险远,地冻天寒,不少民夫在运粮中冻伤手足或疾病而死。硬生生将一个大好永乐盛世,弄成了国库空虚,饿民遍野,已无力再出兵蒙古了,这个才是蒙古最愿意看到的结果,我成祖皇帝用毕生的精力解决蒙古问题。鞑靼的阿鲁台、瓦剌的马哈木、太平、把秃孛罗,尽管乍臣乍叛,但还是接受了明朝的封号,号称蒙古可汗的,不论是鬼力赤,也不论是本雅失里、答里巴却一直与明廷处于对抗姿态,可也只是归顺状态,并未与我大明一条心,这一点,成祖皇帝也心知肚明,否则也不会有永乐二十年砸坏李凌碑了。
永乐二十二朱棣北征经过李陵城,发现了一通元朝留下的李陵台驿令谢某德政碑。碑阴刻有达鲁花赤等名氏。朱棣深以此为虑。他说:“碑有蒙古名,异日且以为己地,启争端。”命随行的侍读王英往击碎之。以成祖的雄才大略,未能让蒙古鞑子心悦诚服,王爷,以你看当今皇上比成祖如何?“
朱瞻埈心头暗暗吃了一惊,心道:“这个杨大人爱真是什么话儿都敢外说,就不怕那些言官参你一本?“不过心头也知道,他这是把自己当做了自己人了,冲着他点了点头道:”当今身上聪明睿智,虽登基时日较短,但文治方面或许较皇祖爷爷较为强一些,可武功方面是万万不及皇祖爷爷的?“
杨峥点了点头道:“王爷所言极是,文皇少长习兵,据幽燕形胜之地,乘建文孱弱,长驱内向,奄有四海。即位以后,躬行节俭,水旱朝告夕振,无有壅蔽。知人善任,表里洞达,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师屡出,漠北尘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明命而入贡者殆三十国。幅陨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然而革除之际,倒行逆施,惭德亦曷可掩哉”。此等赫赫武功,唯有汉之武帝,唐之太宗可比美了!“顿了顿了道:”以成祖如此赫赫武功都不足以让蒙古鞑子真心归顺,当今圣上刚刚登基,又岂有此等影响力,瓦剌在三年前,脱欢乘隙于饮马河(今克鲁伦河)破其众,俘其大量马驼牛羊和部众。饮马河之捷,使脱欢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得到大大加强,瓦剌各部一统,其军师实力只怕不输给我们大明,此番举动意图明显不过了?“
朱瞻埈点了点头道:“本王起先也疑心瓦剌部,可这些年瓦剌表现得太温顺,就像我大明的一只羊,所以本王倒是疏忽了,此时听杨大人这番分析,这五十蒙古骑兵,只怕还真是瓦剌部落的。“
杨峥道:“他们不是羊,他们是披着羊皮的狼,当我们大明实力强大的时候,他们伪装成温顺的绵羊,可一旦我们的大明实力不济的时候,他们就一定会露出他们的狼牙来,从永乐后期,我大明数次出兵蒙古,为了供给这样庞大的军队,几乎需要动员全国的力量。以永乐二十二年北征为例,为供军饷,天下府库,搜索殆遍,“查勘两京及天下库府藏递年出纳之数”,“点勘南京并直隶卫府州系食粮递年出纳之数”,令督山西、山东、河南三布政司,直隶、应天、镇江、庐州、淮安、顺天、保定、顺德、广平、真定、大名、永平、河间十三府,滁、和、徐三州有司造车,丁壮挽运。共用驴三十四万头,车十一万七千五百七十三辆,挽车民丁二十三万五千一百四十六人,运粮凡三十七万石。永乐二十一年北征,命河南、山东、山西民丁随军供馈饷,“郡邑各遣官率之,惮行者往往为规避计”。由于道路险远,地冻天寒,不少民夫在运粮中冻伤手足或疾病而死。加上永乐皇帝征安南,下西洋,营建北京宫殿陵墓,再加上一再出塞亲征,国家早已被弄得入不敷出、疲惫不堪了。可以说,我大明的实力早已不是永乐初期了,我相信这一切瓦剌都看在眼里,这也是他们这些年,一直隐而不发,永乐皇帝在的时候,他们迫于永乐皇帝的威望,其雄才伟略,不敢有所作为,待永乐皇帝驾崩,新皇帝登基,大明百废待兴,这个时候,就是他们露出狼牙的时候了?“
杨峥这番话儿,在大明人人都知道,永乐皇帝好大喜功,征安南,下西洋,营建北京宫殿陵墓,再加上一再出塞亲征,国家早已被弄得入不敷出、疲惫不堪了。因此洪熙、宣德以后不断有人对永乐弊政提出批评。范济谒阙上书,希望“毋以征讨夷狄为意,毋以忿忿不平为念。弃沙漠不毛之地,悯华夏礼义之民。俾妇不霜,老不独,尽力于田蚕,贡赋于上国。边塞无伤痍之苦,闾里绝呻吟之声”不仅朝廷之上如此,便是民间在后期,也多有不满,在民间,朝廷是奖励生育的。丁多可以打仗,可以服役,可以供赋。因而明廷对“一产三男”之家给予格外优待。
但是,永乐时期,由于兵役不止,劳作不休,民间甚至不希望多生男子:“京师愚民有厌多男子,生则弃之不育者。”可见当时民心是如何不满的,单说这些倒也罢了,大明的户部从永乐后期,一直都被庞大的军费给压着一直踹不过气来,洪武的时候,大明的军队全盛的时候,也不过是一百五十万左右,可经过靖难四年征战,到永乐时期,军队不断没有下降,反而提高了不少,竟膨胀到三百一十万人之多,这么庞大的军费负担可想而知,所以不少有见识的群臣多有上奏,如永乐二十年八月户部尚书郭资言:“天下郡县所上永乐十七至十九年实征之数,分豁本色折色……率未完。”
洪熙元年四川双流知县孔谅言,“贡赋应纳税粮外,复有买办、采办等事”,“致有吏曹交通搅纳,巧立辨验折耗之名,科取数倍,奸弊百端,重为民害”,可以说永乐初期开创的永乐盛世,到了永乐后期甚至不如洪武初年,所幸是洪熙经过一年多的调整,如今大明才慢慢恢复元气,可要说比眼下的瓦剌强多少,不但朱瞻埈心里没底,就是皇帝朱瞻基心里也没什么底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