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爹惑儿来解(1 / 2)

加入书签

随着公元1636年的到来,新一轮的科考也随即进行。

有意思的是,这次前来考试的不仅仅是汉人,还有不少少数民族的考生也在其中。不过张弘斌可不会设置什么门槛或者福利,少数民族的考生允许他们参加考试,但是否考得上,全凭自己的实力。

毕竟他一直叫嚣着民族平等,所以自然不会拒绝少数民族报考公务员,甚至进入国会的权利;但同样不会给予优惠,这是源自他以前听说的一件事情:一名考生为了考上更好的大学,其父母发现其外公具有四分之一的满族血统,故而想办法把这名考生的民族改为了满族,以此获取加分。

后世的少数民族福利政策到底是是好是坏,说真的张弘斌不予评论。

但总的来说,多少给人一种逼着汉人当少数民族的感觉……莫非当汉族和少数民族的人数一致,才能够证明五十六个民族心连心,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一致?算了,张弘斌本来就不是执政者,他想不明白这点。

在这些少数民族考生里面,缅甸行省也有一批人参加了报名。

或许他们打算为自己的家乡,多少争取多一些的权利。毕竟家乡在共和国的统治下,他们担心这些官吏会多多少少偏袒汉人而为难他们。若是能够完全掌控缅甸行省的行政职位那就最好,只可惜谁都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因为公务员考试的成熟,故而考生们已经完全可以在当地进行报名考试,不需要统一来到长安进行。否则几十万人蜂拥而至,不仅浪费时间,也浪费资源。

再说,今年长安放出来了的公务员职位只有十个,五十几万人争这十个职位当真是有点悬了。都是在最基层做起,何苦非得在长安?只可惜,还是有不少人看不透这点,这次公务员考试依然有十万人来到了长安考点进行报考。

结果,地方有些报考点明明已经放出去有三十多个位置,但报考的人才十多个。除非是真来捣乱的,否则基本上可以考得上了。只怕到时候还要在别的地方调一些过来弥补空缺的部分才行。

至于华夏各地,也不知道是不是打算和张弘斌抢人。不仅派了大量的情报工作者来到长安,劝诱拉拢这些考生,同时在他们自己的势力里面也开设了科考。不仅仅是华夏本土,满清居然也是这个时候开设了科考,只是到底有没有去参加这就不得而知了。

几个势力一起进行科考,这场面的确是挺壮观的,只是这种明显有着针对性的行为,多少让张弘斌有点不爽。

还好,共和国的待遇和福利或许不是最好的,但制度去是最公正的,考生只要有真正的才华,就能够有出人头地的那一天。不是说就没有‘官。二代’这种特殊的集体,但也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才华才允许走后门。而且能够走的后门比率非常的低,那些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只能乖乖当他们的纨绔子弟去了。

正因为公平,所以大家更认可共和国。而其他的势力真正要做到公正这点,或许大明还凑合,再过去就没有任何势力能够做到了。最坑爹的自然就是满清,头三名必然是满人,不管考了多少分。

从入场到发榜,长安教育局的工作人员是最辛苦的。为此张弘斌不得不在别的部门调了一批人过去帮忙,这才勉强应付好了二十万人的食宿问题。也不是说别人没钱住宿,而是根本没那么多的房子给他们住宿。地方民政局不得不紧急搭设了一大堆的帐篷,这才勉强够他们住宿的。

几天考试下来,有人欢喜有人愁。考试好的自然顺利成为了公务员,考砸了但成绩还凑合的,或许还会在简单培训后,填补一下各地空出来的职位。当然,要不要去也是考生自己选择的。

不过时至今日,就算是云南和缅甸,治安和环境都好了不少。经过前期过去的官吏大半年的努力,多少也建设好了一个雏形,别的好处姑且不说,只说要让这些考生过去任职,却是没多少抵触了。唯一可惜的是,张弘斌取消了在缅甸行省任职的相关特殊福利。这当然也使得,最初一批不想去的人,此刻是捶胸顿足,懊恼不已。

没有考上的,有些心理素质不过关又接受不了诱惑的,自然就去了别的势力那里当差。此刻广西和交趾指挥使司刚刚被张献忠打下来,他也需要大量的官吏。而李自成则是坐拥广东和福建两地,也打算安定下来了。

至于大明,它的版图暂时还没有扩大,但合格的官吏他们一直需要。尤其近段时间随着君主立宪制,以及《大明宪法》的制定,新的行政结构开始进行改革,这一改革同样需要大量的官吏去工作,仅仅依靠临时工也不是办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