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安顿与练手(1 / 2)
汝州清暑宫内,王妃折芳霭瞪了一眼野利克成,上了马车。
虫娘跟在王妃身后,也瞪了一眼野利克成,然后红着脸上了车。
野利克成面无表情,大声招呼亲兵们跟上,护卫着王妃下山。
车队行驶在新修的驿道上,一个时辰后停了下来。
前方是一个新设的村落,比较大,竟然有两百多户人。
但房屋是草草建成的,看得出来比较仓促,也就只能遮风挡雨,真谈不上有多考究。
村子里的男女老少早就接到了消息,这会都聚集在村头的旷野上,默默等待。
“拜见王妃。”
“拜见折圣。”
男女老幼纷纷拜倒高呼。
“快快请起。”折芳霭双手虚扶,道:“诸位都是王之编人,无需见外。夫君征战在外,分外挂念,特嘱咐妾过来看望,赐些酒肉钱帛。”
说罢,吩咐随从将马车拉过来,分发财物。
众人喜上眉梢,纷纷起身道谢。
他们都是铁林军的家眷,去年年底之前迁移到汝州。
时局紧张,河东的威胁已经不再只停留于想象,而是日趋实质化了。因此,铁林军家属开始了搬迁,落户空旷蛮荒的汝州——汝州的蛮荒并不是因为自然条件,而是战争所致。
铁林军作为邵圣非常信任的亲军,他们家属的安置地颇为瞩目。
散落在伊阙、临汝之间的他们,天然守护着洛南最重要的关口,利用伊水、汝水灌溉农田,放牧牛羊,成为洛阳南侧的屏护。
至此,汝州一下子多了两万多户、十余万口,账面人口也激增至58000余户、31万余口。
人口多了,但恢复却需要时间。而汝州接下来三年都是免税的,有足够的时间让他们休养生息。
以义从、丰安、天柱三军为骨干编成的左右义从军的家人也将在过了春社节后开始搬迁。丰安军的家人在绛州闻喜县,义从、天柱的家人还在关北,本来打算今年搬往晋绛的,现在干脆转向,到东都镇算了——前者可以很快到来,后两者则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沿途州县也需要准备一批物资供给。
汝州刺史韩建也来了,早早见过礼之后,便侍立一旁。
折氏果有皇后之风,让人赞叹。
夏王出征在外,她在后方笼络文武将佐的家人,经常举行夫人宴会,密切关系。
铁林军家人搬过来后,也不辞辛劳,不避严寒,亲自慰问,分发赏赐。
有此贤妻,大王还玩什么张惠,不如杀了。
去年组建的汝州州军指挥使没藏觉修也带了千余军士在外围维持秩序。
州军有步卒三千、骑卒五百。左右义从军整编之时,剔除了部分年纪过大的老兵,约两千人上下,让他们到州军中讨生活,以梁人降兵补充。随后,陕州院又送来了一千新兵,又从安置于此的河陇羌种及碛南鞑靼中招募五百蕃骑,正式成军。
“新春佳节,还让韩使君、没藏将军前来,妾代夫君致谢。”折芳霭又到韩建、没藏觉修面前,行礼道。
“不敢,不敢。”二人立即回礼。
大王曾有令,他出征在外之时,军政事务由王府、幕府掌管(二者实际是一套班子),若有不决或紧急事务,来不及汇报的话,则由王妃当机立断,一言而决。
虽然王妃一直避嫌,以自己出身、学识太低为由,从来没插手过军政事务,但他俩可不敢怠慢。
这个女人并不简单,镇内团结的气氛,王妃功不可没,虽然她从来都没居过功。
“夫君东征郓、兖,晋王势必不肯罢休。若其大举出兵,恐人心动荡。”折芳霭又道:“梁地新得,人心未固,百姓新来,嗷嗷待哺,此诚艰难之时,二位要多费心了。”
“何劳王妃督促?”韩建立刻说道:“汝州七县,官吏、兵马齐备,稳固得很。只需几年休养生息,届时仓廪充实,民心皆附矣。”
“请王妃安心,末将日夜操练兵马,若有人敢作乱,立发兵诛之。”没藏觉修也回道。
折芳霭笑了笑,道:“妾久居后宅,不闻外间事,只听夫君经常夸赞二位的本事。今日一见,州兵训练有素,乡间安居乐业,妾放心矣。”
说罢,又让萧氏取来一些金银器,分赐两位。与他们一同前来的随从、军士,也各有一二匹不等的獠布赏赐,故人人开颜,对折圣赞不绝口。
野利克成在一旁默默看着,学习王妃的手段。突然间,听到有人悄悄呼唤,抬眼望去,只见虫娘在向他招手。
他面色尴尬,犹豫了一会后,慢慢挪了过去。
“阿娘对你不太满意。”虫娘低声道:“你怎么搞的?连李忠都不如?他左右逢源的本事连阿娘都称赞不已。”
“阿娘”指的是王妃。虽然虫娘的生母是小封,但王妃是嫡母,这么说没毛玻
“这”野利克成习惯了虫娘的盛气凌人,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哼1虫娘下意识想上手揪他耳朵,但一想现在长大了,不能再和小时候一般,便坐正了身子,道:“找个机会下部队吧。不混个人模狗样出来,休想”
说到最后,她脸也红了,飞快地拿出一个荷包塞到野利克成手里,掩饰道:“郑州要组建州军了,你自己想办法。或者,可以再等一等,突将军将来或有机会。”
“突将军?”野利克成有些愣。
“阿娘说突将军是阿爷特意拉拢的部队。将来肯定有机会,因为它的根子不在关西,便是做为表率,也会保留军号。”虫娘语速飞快地说道:“你是不是傻?见识连妇人都不如?”
从小苦练武艺,自诩骑射横山第一的野利克成感觉到智商有些不够用。
那边王妃已经结束与韩建等人的交谈,目光若有若无地扫过来一下。虫娘立刻放下了车帘,野利克成也落荒而逃。
“去洛阳。”折芳霭吩咐了一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