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七章 水利农田(1 / 2)

加入书签

第五百五十七章水利农田

王安石不解:“何意?”

苏油耐心解释:“蜀中盐务精工兴盛之后,吴地商人多用江南两路的物产,运至夔州用于交换。”

“为了降低运输成本,他们联合了蜀中商人,在荆湖南北路进行土地开发,种植稻米,苎麻,繁育桑蚕。”

“荆湖两路,除了彭蠡,洞庭两个大湖之外,还有庐巢之间的巢湖;桐,池之间的菜子湖;湖口,彭泽以北的雷池;彭蠡西南,覆盖江南西路的整个赣江水系,都是大有可为之地。”

“不过受瘴气影响,如今开发出来的田地,多还在城镇周围,而且因为没有国家主导,没法兴造大型水利工程,故而发展比较慢,规模比较小。”

“凡事有利则有弊,同理,有弊也有利,江南水泽之地,蚊虫蛇瘴固然很多,但是一旦排去多余水潦,其地肥力十足,而且耕作比北方容易太多。”

“野泽化为良田,则蚊虫消散;荆棘变作乡村,则瘴疫无踪。要做到这两点,就需要配合乡村卫生防疫条例,个人卫生防疫条例,蚊帐,蚊香,药品等保障。”

“蜀中如今也开发了不少耕具,比如眉山,乡田依山而上,就不宜牛耕,力田者,以锄代耜,不借牛力。”

“还有育秧床,植秧马,耘躺、耘爪,这些皆蜀中新制,古无此器,而劳逸不啻天壤。”

“两人以杠悬耜起泥,可敌一牛之力;两人以磨耙耙轧,可敌三牛之工。”

“水下淤泥,翻耕极易,且一年两收,此稻田之利也。”

“收获完毕后,将稻桩踩入泥中,来年就是基肥。此外还有田中鱼虾,田边鸡鸭,人畜粪肥,绿草沤肥,掏疏河塘的积泥,以及酒糟、糖渣、豆渣、油渣等,因为南方气候温和湿润,也非常容易变成农肥。”

“至于大型水利工程,或由朝廷拨银,招募民夫;或督率厢军,以工代赈;地方官府配合,将农具、牲畜、种子,减免赋役等作为奖励。以刺激地方上修筑塘堰,兴修水利的积极性。”

“借《农田利害条约》的风潮,几处大工程可以建立起来了。”

王安石说道:“明润你为何如此热中于此法?”

苏油说道:“因为此乃万世良法!厚培国本之道!”

“刚刚说的,是论证可行性,但是要注意实施中的一些问题。”

“首先是地区选择,在农业发达地区,比如蜀中,两浙,农田水利之事,已然周明,要在这上面挖掘潜力,几乎已经不可能了。”

“在这些地区行此法,只能以疏浚,巩固现有设施为主,要开新田,事倍而功半。”

“刚刚我说的那些地方,却是开发未足,不费力而可得利的地区。地近平湖,交通方便,气候温和,收效容易。”

“参政,此法的好处还有很多,不光光在农事。”

“首先,是可以化军为民,解决大宋如今相当部分的冗军问题。”

“汰裁军队,精选士卒,提升战力,事在必行。但是如果不给汰减的军队找好出路,必然生乱,因此需要有大量可耕之地,作为汰裁下来的军队安置之用。”

“其次,大宋待选官员日益增多,冗官也是大问题。”

“有差遣在身的官员,要他们干这些,必定偷奸耍滑,但是让待选官来做就不一样了。”

“朝廷可以借此事考计他们的能否,作为人才储备,扩大治理范围,解决部分冗官之弊。”

“之前议青苗法的时候我就曾说过,要将那些具有劳动力,却因为缺乏生产资料而闲置之民,从国家负担,转化为于国家有利之人,这是解决社会矛盾的根本之道。”

“这些新区,如一张白纸,对摸清田政亩产,也有极大的好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