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5 80年代火锅初体验(求推荐票)(1 / 2)
张建民看着刘春来的笑脸,突然想打人。
还好,他身边跟着的冯松涛开口了,“张经理,咱们位置定好了,这会儿去,差不多了。”
“对,对,刘队长,咱们这就走吧。摩托车先停在你们这里,没问题吧?”张建民不以为意地说道。
刘春来咧嘴一笑,“今天早上,有一伙操社会的崽儿,有三四十个吧,想抢我们的钱,喏,就是那一口袋,也不多,三十来万吧……然后,现在我在这里有人请吃火锅,他们在公安局里啃黑面窝窝头……”
说的时候,还往院子里指了指。
一个巨大的麻布口袋就这样随意地丢在堂屋门口,敞开的袋口,甚至能看到成捆的黑色大团结。
张建民看到那钱,双眼放光。
差点就准备动手去抢那钱了。
可看着刘春来打量自己的眼神,不由讪讪地笑了,“我想把你抢了。”
“徐小天他们行动了。钱还在这里……”刘春来一脸无所谓,“如果不是九哥,今早上我就准备把钱让徐小天他们抢走。到时候,再慢慢找他们……”
张建民看着刘春来一脸平静,尤其是说这话时候的淡然神态,后背一阵发寒。
这大热的天!
冯松涛之前一只想开口,却没有机会。
现在总算是有机会了,“刘队长,那边火锅店生意比较好,虽然火锅被认为是下力的人才吃的,其实并不然。大热天,吃火锅,出一身汗,浑身通泰……”
“这倒也是,出汗能出湿气。”刘春来没有再敲打张建民。
张建民跟他曾经遇到的那些老油条来说,太容易敲打了。
改革开放后没多久,火锅,就成了山城的一张名片,最终甚至走向全世界。
在刘春来的那个世界,江湖有言:没有什么事情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如果一顿火锅解决不了,那就两顿。
刘春来也喜欢吃火锅。
但是他不会在正式的商业场合去安排这个。
甚至也知道山城火锅跟蓉城的火锅其实有很大区别。
全国甚至全世界的火锅,虽然底料、工艺、品牌等,全部都是从山城跟蓉城传出去,但是离开这两个地方,依然有很大的区别。
朝天门码头,作为山城最大的客运码头,在没有内燃机作为动力的时候,行船往长江下游没问题。
往上就必须得有纤夫。
新中国成立很长一段时间,纤夫都还存在。
现在,已经看不到他们的身影了。
但是他们却留下了无法磨灭的痕迹——火锅!
如果要论起源,这玩意儿在以能把国际上泛滥物种吃绝种的中国,至少有将近两千年的历史。
东汉时期,就有火锅的存在。
到了唐朝,白居易一首叫《问刘十九》的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更是充分证明那时候的国人,就已经成了吃货。
不过这些,都不是山城的火锅。
山城火锅起源,有一个流传最广的说法:这是由山城的纤夫改良发展而来!
自古以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从秦将张仪灭亡巴国后修筑巴郡城池,建造朝天门后,山城便捷的水运就催生了一个职业(或许更早)——纤夫。
船逆行,需要纤夫在用纤绳在江边沿岸拉船上行。
江边风寒,湿气重,加上纤夫又穷,只能购买牛油牛内脏等食物。
以牛油炒辣椒,加入花椒、姜、蒜等具有驱寒除湿功效的佐料,再煮牛内脏等,不仅能吃饱,更能驱寒除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