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 势(续)(1 / 2)

加入书签

小院里,葡萄棚下,赵孟娘和儿子李旿交谈着。

宫女们都在十余步外,棚下只有母子二人,所以李旿说的话,止入赵孟娘耳。

“自古以来,太子不好当,表现过于出色,必然让皇帝起猜忌之心。”

“可若是表现不好,又容易被人弄下来。”

“对于太子而言,如何拿捏好一个度,非常关键,所以,兄长是不可能挂帅出征的,即便父亲有这个意思,母亲也会劝阻。”

李旿所称“母亲”,指的是嫡母,即皇后黄姈,称呼生母赵孟娘为“娘”。

赵孟娘默默听着,这话题十分敏感,但她知道儿子需要一个倾诉对象,所以要听儿子把心里话说出来。

“但是,兄长必须有‘势’,父亲肯定想给兄长造‘势’,那么,让嫡次子挂帅出征,就是不错的选择。”

赵孟娘听到这里,问:“那为何不是庶长子呢?”

李旿是庶长子,听母亲这么一问,回答:“孩儿不能去,去了,就是众矢之的。”

“此话怎讲?”赵孟娘明知故问,李旿回答:“皇帝之位,将来是要传给储君的,但是,皇帝在时,储君不能抢。”

“所以,为了掣肘储君,皇帝一般会扶持另一个皇子,分太子之势。”

“譬如,三国时,吴帝孙权,为了掣肘太子孙和,扶持鲁王孙霸与其相争,鲁王的待遇,竟然和太子没有区别。”

“孙霸仗着父亲的宠爱,生了夺嫡争位之心,纠结党羽,攻击孙和以及东宫僚属。”

“孙和之母王夫人与公主孙鲁班有隙,孙鲁班改嫁全琮,全琮次子全寄为鲁王心腹,于是孙鲁班成日在孙权面前诋毁王夫人,导致王夫人忧惧而亡”

“太子所受宠信日益减损,害怕自己被废除,只能反击,而鲁王图谋太子之位的欲望更为强烈,拉拢更多的官员为自己呐喊助威,此为二宫之争。”

“虽然孙权禁止太子、鲁王和朝臣往来,但局势开始失控,许多朝臣被卷了进来,进一步引起孙权的猜忌,以至于动刀。”

赵孟娘又问:“孙权猜忌什么?”

李旿回答:“给太子孙和求情的人越多,孙权就越担心孙和对自己形成威胁,认为大臣们都站在太子那边,盼着自己早死。”

“所以,孙和被废为南阳王,迁至外地软禁,太子之位空了,然而坐上去的,不是鲁王孙霸。”

“孙霸,只不过是孙权用来掣肘太子孙和的工具,没有任何可能当太子,当太子被废,孙霸作为凶手,承担着朝野汹汹物议,孙权必须安抚人心。”

“二宫之争,迫使朝臣分为两派,太子一系多有官员因此身亡,现在太子被废,孙权若立孙霸为太子,那么拥护前太子的那么多官员,要不要悉数清除?”

“支持太子孙和的人,多为江东大族,其中包括顾、陆、朱、张四姓。”

“若要彻底清除,牵连极大,吴国必然陷入内乱,为他国所趁。”

“所以,孙权忌惮孙和得人心,将其废了之后,为了安抚江东大族,必然要借孙霸人头一用。”

说到这里,李旿苦笑起来:“历来,被皇帝扶持、掣肘太子的皇子,不过是工具罢了,能有多少个如愿以偿,夺嫡争位成功?”

“即便成功了,不过是步前任太子后尘,父亲肯定又要扶持另一个皇子,来掣肘新太子。”

“就算没有被人取而代之,太子平安等到了皇帝变成‘先帝’,顺利即位,那他即位后,想起自己潜邸时被人欺侮、战战兢兢的日子...”

“会对这个险些挤掉自己的弟弟,有好感么?”

“接下来,率军入关中的主帅,人选大概率是皇子,而这位皇子有了如此大功,就有能力成为掣肘皇太子的人。”

“这种事,庶子不能参合,因为储君之位轮不到庶子来坐,所以,主帅人选一事,孩儿只能装傻了。”

儿子能看得这么远,赵孟娘很欣慰,示意儿子喝茶,自己开口说:“你能看出这一点,不错。”

“你父亲在时,你们兄弟都会平平安安,可将来,新君即位,是福是祸,全看之前你们会不会做人。”

“皇位,不要去想,轮不到你们的,嫡出皇子共四个,哪怕是兄终弟及,也轮不到你们。”

“也不要成为父亲掣肘太子的工具,做这种事必然积怨,等新君即位了,会放过你么?”

“是,皇后明事理,将来若成了太后,也许会给你说句公道话,但能说几次?你要让你的嫡兄弟们觉得,你构不成威胁,日子才能过下去。”

“你父亲,是真的想无论嫡庶,一视同仁,但事实就是嫡庶有别,皇位只有一个,人选必然只在嫡出皇子里选,庶子是不可能有机会的。”

“所以,不要以为父亲对自己好,自己就有机会当太子,那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看上去就在眼前,却永远都摸不着。”

“你们的父亲,始终是要先走一步的,接下来,新君才是决定你们生死的人,这个人,可以是现在的太子,也可能是其同母弟中的某一位。”

“无论是谁,你都不要得罪,实在是受了委屈,也必须忍,不要以为有父亲做主,就可以得理不饶人,父亲可不能护着你们一辈子。”

“寻常人家,嫡庶兄弟若反目成仇,不过是形同陌路,老死不相往来罢了,可天家不同,新君是会杀人泄愤的。”

“我,虽然受你父亲的信任仅次于皇后,但是...”赵孟娘看看左右,确定无人,轻声说:“但是,即便皇后去世,后宫由我执掌,我也不可能成为皇后。”

“若皇后真的先走了,你父亲不会再续弦,所以,你们不要心存侥幸。”

李旿点点头:“娘,孩儿明白的。”

真的明白么?赵孟娘不确定,但事关重大,她总是会适时的提起,以免儿子心存侥幸。

如果皇后“先走了”,李笠是不可能续弦、另立皇后的,这一点赵孟娘很清楚。

不说个人感情,就说现实:另立皇后,新皇后所出皇子,是不是嫡子?

那么先皇后的儿子,还是不是嫡子?

太子该如何自处?旧外戚黄家,姻亲彭家,太子妃的娘家武家,该如何自处?

李笠不可能为了一个续弦,把自己发妻的儿子们、亲家们都干掉,因为这会动摇根基。

所以,皇位只可能是黄姈所出四子有份,这一点毋庸置疑。

如果李笠要扶持一个嫡出皇子来掣肘皇太子,黄姈未必乐意,可若是选庶子来担任这一角色,除了庶长子李旿,其他庶子根本就没资格。

若是这样,赵孟娘就不乐意了:皇位和我儿子又没关系,有你这样把儿子往火坑里推的么?

“娘放心,孩儿知道分寸,之前父亲问时,孩儿只说不知道。”李旿安慰着母亲,这几日是休息日,所以他不用住校,回家小住。

赵孟娘问:“那你有想法么?或者解决的方法?”

“有,只是埋在心里。”

“现在说来给娘听听?”

“好。”

赵孟娘知道儿子有想法,需要找个人倾诉,所以她来担任这个“角色”,免得儿子找别人说,走漏风声,反倒不妙。

李旿的想法,其实很简单,他向母亲分析:

父亲需要势,兄长(皇太子)也需要势,灭周,就是造“势”的最佳机会。

若能达成“虎父无犬子”的结果,那就是最完美的。

但皇太子挂帅,其“势”就会对父亲的“势”造成威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