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沉迷(1 / 2)

加入书签

午后,方山津西,税关附近的交易市场内,各交易大厅里,无数的买卖双方正在讨价还价,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携带货物过关的人,在交易市场里有一个临时摊位,他们以卖主的身份,在此“守株待兔”,与进入市场、寻求进货的买主进行交易。

这种交易为一对一的讨价还价,也是最常见的交易方式。

若价格谈不拢,议价的潜在买主离开,再有人经过,若对货物感兴趣,于是新一轮一对一的讨价还价开始。

而交易市场里,有好几种交易制度,分别在不同的场所进行,实行的是“竞价交易”,以激烈的价格竞争,刺激着买主和卖主的心脏。

一处大厅外,滞留建康的湘州商贾毕隽,听着厅内那声嘶力竭的喊声,看着手中的资料,眉头紧锁。

如今是九月十日,本来此时他应该已回到家乡,和亲朋好友共度九九重阳节。

但是数月前他来到建康后,恰逢建康实行新税制,陆续实施了许多新制度,他和许多行商一样,发现其中颇有蹊跷,不由自主留下来,要好好琢磨一番。

毕隽让堂弟毕庆带着在建康购买的货物返回湘州,自己则与许多湘州老乡一道,成日里蹲在东西二津的交易市场里,研究新制度下的各种交易规则。

其中的“竞价交易”,是他们,以及无数商贾研究的重点。

研究来研究去,研究者们不知不觉沉迷其中。

所谓的竞价交易,其实没什么特别之处,做买卖的人都知道什么是“竞价”,但交易市场里的竞价交易分很多方式。

其一,经有信誉的驵侩,对过关的货物进行“定品”,然后,将这些货物集中起来,一个个进行“竞拍”,由一群买家对各个货物进行叫价。

价高者得货物。

其二,经过“定品”的货物,由一群买家开价,但只开价一次:价格写在纸上,然后由主持者公布,价高者得货物。

这两种竞价方式很常见,以买卖双方的关系而言,是一对多,即一个货物(卖主),对多个买主。

只不过卖主不叫价,而是买主相互竞价而已。

交易市场的竞价交易,又有另一种方式,为多对多。

即多个同类货物(卖主),对多个买主。

在交易主持者的主持下,买主对货物开价,开价会变,卖主也对自己的货物开价,不是一口价,而是根据买主们的开价,调整自己货物的售价。

这种竞价交易中,买卖双方博弈,而买主之间、卖主之间也在博弈,所有人都在竞价。

当然,具体操作,是由交易市场提供场所、“主持人”,并制定规则,维持交易秩序,并确保交易的最终完成。

交易时,买卖双方不得直接开价,而是要通过名为“经纪”或“交易员”的驵侩,来实现“讨价还价”。

可以说,这种交易方式极其刺激,若操作得当,买卖双方均可以获取比正常交易方式更大的利润。

但不适用于所有类型货物的交易,只有那些价格波动大的货物,才能在这种竞价交易之中,将利润最大化。

即便如此,适用于竞价交易的货物有很多,建康作为一国之都,户数进三十万户的大都会,每日产生巨大的需求,使得各地货物云集。

那么,按照现在的情况来看,必然会有形形色色的货物在东西二津附近的交易市场里销售、集散,每日都产生巨大的交易额。

其中,竞价交易本身,就产生了新的盈利方式,那就是在交易市场里不停转卖货物,只要处理得当,一样可以赚大钱。

即在吃透各种交易规则的前提下,备好充足资金,不需要奔波外地进货、贩卖,只需要守在建康的交易市场里,不停地参与竞价交易来转卖货物,就能实现可观的盈利。

如此一来,既省去了行商的奔波之苦,也避免了坐贾因为货源而受制于人的烦恼。

毕隽悟到了这一点,所以决定留在建康,好好琢磨一下各种交易规则,等熟悉得差不多,就可以开始发财大计了。

悟到这点的人很多,因为正常商贾都能很轻易看出其中蕴含的商机,所以,聚集在交易市场的人越来越多,不仅做买卖,也在学着做新的买卖。

学着学着,沉迷其中。

而交易市场为了更好的“营业”,特地编制、销售“说明书”,对交易市场的各种交易、征税规则进行详细介绍。

尤其针对各类竞价交易,着墨较多。

最复杂的“多对多”竞价交易,因为规则颇多,又要举例加以说明,方便读者理解,故而交易市场特地编制单独的一本“说明书”。

是一“本”,而不是一“卷”。

将一张张纸用细线装订成“册”,也就是装订成“本”,翻阅起来颇为方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