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天才之誉,实至名归!(1 / 2)
“大家之气象……”
这个时候,白叶轻笑起来:“他眼力不错嘛,难怪会成为行业中著名的艺术评论家,完全说到点子上啦。”
“……不要脸!”
曹象面无表情,掩饰心中的震惊。
他也没有想到,高博对白叶的评价这么高。
如果他不是确定,高博生平与白叶没有任何往来,与李东兴更是毫无瓜葛,他也要怀疑高博的评价中,是不是掺杂了强烈的个人感情因素。
脸是什么,又不能吃。
白叶撇嘴,况且高博说的也是事实嘛。
毕加索本来就是大家。
他继续看下去,感觉高博的评论,真是有意思啊。
彩虹屁这么多,他都有些……高兴啦。
“回归正题,我之所以写这篇评论文章,就是受人之请,评价白叶的雕塑。不过在正式评论之前,我也看到了网上的非议。其中许多言论,在我看来不值一哂。”
“我归类总结一下,针对白叶的雕塑,多数人的看法是……”
“看不懂。”
“稀奇古怪。”
“哗众取宠。”
“莫名其妙。”
“……”
“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一件不符合大众审美,古古怪怪的东西,却被中海美院一群老师学生认为是艺术杰作。”
“‘我’不喜欢的,‘你们’居然觉得好,肯定有黑幕。”
“这其中必有不为人知的交易。”
“真相只有一个……”
评论文章在严谨中,又有几分诙谐幽默。
这也是高博成名的原因之一。
不过行文却不辛辣,没有半点讽刺的意思,只是轻松的调侃。
因为高博也很清楚,辛辣、讽刺只能冲着艺术家或艺术作品去,对于“不明真相”的群众,还是要以引导为主。
所以他在文章中,也给出了详细的解释。
“首先大家要知道,美和艺术,完全是两回事。白叶的雕塑作品,或许在一些人眼中并不美,甚至还有几分丑陋,但是却不影响它的艺术价值。”
“为什么这样呢?”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艺术的进程,就是不断的颠覆之前人们的的审美观。”
“以国画为例子。”
“严格来说,国画起源于壁画,从最原始的石壁,再到陶土木板,然后画到帛上。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在魏晋时期逐渐形成了体系。”
“到了北宋时期,官方画院鼎盛,艳丽华贵的风俗画,是当时社会的主流。但是到了南宋时期,有人觉得这种画太艳俗,开始挑战传统,才有了文人画的出现。”
“风俗画多数是以细笔描绘,也就是工笔画。”
“文人画讲究意境,那是写意画。”
“从那个时候,国画的两大支柱流派,开始成型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