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四章 搞定一对绝配(1 / 2)

加入书签

更关键的是,杨亨果然是有一定资源的。下沉场景的资源对别的品类来说可能不起眼,但在生鲜赛道中恰好切入到初级供货商中,刚好能够和鲁茵形成搭配。

“toB?”鲁茵的樱桃小口不得不张大,因为她脑子里随便一算计就发现:“楚总,toB的生鲜可是需要大量资金的……小康这么有钱?”

之所以鲁茵第一句话就强调现金,问题的症结在于之前她做的是生鲜电商,至少之前的行业态势中,电商是可以压供货商的货款的。但用户不能压电商的款,她是整个上下游的出口,因此现金流还可以,至少能够掩盖费用,再融点资烧一烧就是了。

因此虽然资金压力也大,但是资金规模不大。

而做toB的话,她压供货商的款,但B端也压她的款,她是上下游中的一环,现金流基本打平略有盈余,那么其他的费用可就直接暴露了出来。

“我当然知道资金压力问题,小康也没这么多钱,但是,我拿巴人投你不就行了?巴人进行投资,小康做你的第一个销售渠道,保证业务下限,你和杨亨把上游搞定了就可以开始开疆扩土了,岂不是美滋滋?我跟你说,便利店赛道绝对不会因为生鲜电商踩踏就跟着垮塌的,你做toB现在还是蓝海。”

鲁茵突然意识到楚垣夕的认真,他是真的支持自己创业,而不是打着创业的名义把她和杨亨当成分公司经理来使唤。否则,就不可能是巴人投资小康做渠道的逻辑。

虽然要和杨亨联席创业,也不是不可以考虑?

只见楚垣夕把手机拿给她看:“你看一下,这是杨亨目前能够调动的资源。你做过仓店一体,做过物流,也做过渠道,相当于前端。他有下沉资源,可以打通基础供货商,提升效率,相当于后端。你们俩是绝配啊!”

“我,我考虑考虑……”

都是同行鲁茵本来就跟杨亨认识,但是并没有特别了解,因此这个计划在她来说肯定已经通了,属于投资者直接拉创业者创业的案例,条件肯定要比创业者找投资者融钱好的多,唯一的问题就是杨亨到底坑不坑。

在创投领域里,所有人害怕的都是别人坑,但是看不到自己坑……

楚垣夕心满意足的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给自己点了个赞。这事虽然需要一些钱,但是初期也就是小目标的量级,对巴人集团来说已经不算什么了,关键是这一投资跟谁说都拿得出手,因为对资源的利用很不错,上下游在创业开始的一刻都能走的通,即使想挑刺也不好挑。

这时台上还在说初创环节呢,Qi绝对是个学院派,所有思路都讲究条理,讲究求得最优解,然后把流程拆解成可以“工业化”的模块去完成。

所谓工业化,就是可以用流水线的方式完成,找到成熟的方法之后可以交给任何人来执行。这种模式一旦找到,初创企业很容易爆出成绩。

杨健纲听的特认真,是不是的还往手机上写两句,一副做笔记的样子。

楚垣夕听了两句,顿时失笑:“老杨,你不需要过分神话任何人。Qi肯定是技术大牛,但是做产品也就那么回事,bing搜索和skype都败了,微软移动生态全军覆没,所以他这套方法只是理论上很好。关键是他并没创过业,所以你这么五体投地可是很容易被带沟里去。”

“我是因为人家说的有道理啊。你没觉得他的观点和你很像吗?”

“不像,真不像……”楚垣夕不知道这个糟该以什么姿势吐了,“你不能因为我手把手的教你,就觉得我们像。他太执着了。”

“执着……不好吗?”

“唉,创业这个事情吧,太过强求并不好。创业跟做论文真不一样,做论文你是有理论支撑的,你明白吗?理论很重要……抱歉我忘了你是学渣。”

在杨健纲狂翻的白眼中,楚垣夕继续说:“总之,有成系统的理论支撑,你理论只要没错,导师辅导你是靠谱的,所以博士写论文的完成率很高。创业有成系统的理论支撑吗?要是有,成功率不会这么低。”

“那创业成功靠什么?”杨健纲说着心想这话由楚垣夕说出来才真叫怪,他怎么谦虚上了?楚垣夕给他的感觉一直都是——创业很容易哒!不然为什么这么积极的把他跟赵杰、于文辉都送出去创业呢?

没想到楚垣夕给出的答案是:“小成靠脸,大成靠命。”

“脸跟命这俩不是一个意思吗?”

“不是,真不是。一般的创业公司最多坚持三四款产品,不成肯定倒了。小成就是比如说前几款产品里有一个成功的,这公司靠这一款产品就能上岸。我跟你说老杨,至少一半以上的创业者小成之后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成功的,而且只能成这一次。”

说着,楚垣夕回头看了一眼,李兆开在后面很远的地方坐着呢。“比如说鹏飞科技吧,这个你最了解了,李兆开今天也来了,他就是成了一款产品不知道怎么成的,但是脸好,于是就成了,然后吃到死。”

说到李兆开,杨健纲立刻就明白了,他在鹏飞干了那么多年,深刻的理解了什么叫一款产品吃到渣都不剩。鹏飞后期成功的产品已经尽显颓势了,但其它产品仍然都不行,于是即使颓势也要不断的吃,直到吃成渣之后还继续吃。

这么看来毫无疑问这款成功的产品对李兆开来说是侥幸成功的。后来所有能赚点钱的产品都是以之为依托,所以第二条真正的增长曲线怎么都做不出来,人很难靠靠脸成功两次。

“等下老楚,我觉得有点问题。”杨健纲也看到李兆开了,看见李兆开那张严肃的脸,就不由得回想起当年事,“其实当初鹏飞有俩产品后来看,是很有机会成的……”

“但是没做成,对吧?这就是大成看命。”楚垣夕说到这就不说了,留给杨健纲自己考虑,因为其中涉及的企业操作技能太高深,瞎指导的结果,很可能杨健纲弄个画虎不成反类其犬。

再说杨健纲的创业不是做产品的,做的是平台,也不需要。

与此同时,坐在后排的李兆开也在跟人聊,当听众的正是程慧琳和李靖飞。

“唉,当初Qi总要是手把手的教我创业就好了!当时要是有人稍微点拨我一下,我特么……抱歉抱歉!”

“哈哈没事。”李靖飞心说你特么什么啊?难道还能死中求活?

只听程慧琳操着半生不熟的汉语问:“你当初到底犯了什么错误?”

“我当初啊……”李兆开不禁神往,那个他还没走下坡路的日子。“那个时候看到测试数据都知道拳头产品肯定成了,我当时就应该在将成未成的时候把业务线上的一串人都抽出来,从副总到事业部总监到项目经理,让他们去做新产品!或者哪怕支持他们去创业也行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