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8 飘忽的弹道(2 / 2)
“‘重型车队’?”吉亚姆自言自语嘀咕了一会儿,“你们的陆军一般怎么定义重型车队?”吉亚姆用英语问道。
“我们得军语里可没有这样的词,”老丁缓缓说道,他不希望自己的话,会让对方产生误解。“不过,听起来很像是履带车辆的意思。在北方军区,他们有时候称履带地盘的架桥车辆为重型车队。但是,印度人从来不用这样的词描述主站坦克。”
“会不会是一个陷阱?”吉亚姆问道。
“这怎么可能?”老丁摇头道。他实在想不出,印度人会在这样的关头,还想出什么谋划什么诡计,很显然在铁路附近的公路上,正有两股车队互不相让,但是,是不是上级想要的那个S300营,他不敢说了。
“你怎么看呢?”
“要我说,如果是装甲部队,紧急关头应该为卡车让路,所有的陆军应该都是一样的,坦克不需要公路也能开。所以我倾向于那是一支其他的车队。但是我也不能保证就是你想的东西。”
两人你一眼我一语讨论了一会儿,始终没有人敢下最后的结论,最后吉亚姆决定自己单枪匹马去侦察一下。他与老丁约定了联络方式后,钻出T90,回到了自己单薄的战车内。他知道,这很可能是一次有去无回的侦察,因为那里有整整一个连的敌人宪兵,不可能让自己轻松蒙混过关,不过他知道这也是唯一的机会,如果让那个防空营逃过河去,一定会后患无穷。于是他让驾驶员打开车灯,径直向着铁路桥开去。
几公里外,冲锋的97式步兵战车终于开始减速。现在这些战车两眼一抹黑,完全看不到目标,而桑德尔中校指挥下的阿琼坦克可以通过热像设备,清楚地看到这些战车的正面轮廓。他已经调派了一半的坦克将炮口对准了这些偷偷从侧面接近的敌人战车(阿琼坦克的设计缺陷,使得它们不掉转炮口就无法利用热像设备固定向前的视场)。
警惕的中校要求炮长不断地更新敌人的距离数字,以至于激光测距仪因为温度过高一直在报警中。在中校看起来,这群装甲薄弱的战车要么是发疯了,要么是有什么阴谋正等着实施。
很快炮长给出了最后的报告,最近的一辆战车在2.8公里外,其余的在了3公里外,这个数字不在减小,因为所有的战车都开始横向机动,也就是说,不再靠近了。
“该死,再近一些就好了。”桑德尔骂了一句。敌人一直都在有步骤的算计自己,一点儿都不莽撞。他突然想起了宝莱坞电影里,正邪双方最后对决的情景。这些电影总是有着类似的场面,英雄被围困在死地之中无法脱身,而敌人则在四周积聚人马,准备最后一拼。当然他知道即使在这样的距离,钨芯穿甲弹仍然有足够的动能,穿透2辆BMP—3战车,现在真正的问题是火控以及精度。次口径的尾翼脱壳穿甲弹与通常的线膛炮发射的弹药不同,需要靠尾翼稳定而非旋转,这种依赖初速的炮弹在远距离上的精度会大打折扣,更何况敌人还在不停地机动。
“瞄准最近的那辆战车,准备开火。”中校下令道。
这门炮的标尺射程有3.5公里,不过这是对固定目标射击的距离,利用稳像火控对运动目标进行解算的距离肯定没有这么大,即使实在平时的训练中,43团也很少对超过1500米目标进行射击,因为根据长期的观察,印度生产的长杆弹会在超越这个距离以上的飞行过程中,发生摇摆、打晃等情况,而炮弹最后会飞向哪里,往往是不可预测的。
“第一发次口径穿甲弹,第二发榴弹。”
“明白了。”
炮长利用大约10秒钟的时间进行稳定跟踪,期间其余的阿琼坦克仍然在于西面的巴基斯坦坦克隔着2公里交火。
炮手按下发射按钮的时候,已经有些丧失了信心,他从来没有射击过这么远的目标,他不敢相信这门炮发射的炮弹能够在整整2秒后,击中这么远的运动目标。
炮手从瞄准镜的目镜里可以看到,炮弹的后半程开始加速下坠,最后在目标前面落到了地上。他无奈地摇了摇头,这是无论多精密的火控都无法解决的弹道问题,显然也不是突变的横风造成的;唯一的解释是炮弹的制造工艺水平不过关,因为同样型号的英国产炮弹在2000米外,仍然可以保持较为稳定的弹道。相反的,阿琼坦克上的这门L11A5型火炮发射的国产炮弹,在远距离上降速很快,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炮弹失稳,这样的情况还会随着炮管的磨损程度而加剧,实际上每发射20发炮弹,就会使得这门炮的弹道特性发生一些变化。很多年前,在阿琼坦克尚未定型的时候,作为测试部队军官的桑德尔就不断地向上级反映这种情况,他认为这些诸如弹芯不均匀,或者尾翼加工上的瑕疵等问题,会使得坦克手在未来的交战中付出巨大的代价,但是技术部门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强行将这门过时火炮以及其配套的国产弹药列装。最终,如桑德尔所料,这一切的后果,还是得由前线部队来承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