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五、曹操河上遇险(2 / 2)

加入书签

徐晃、朱灵率部顺利过了黄河,在黄河西岸扎下营寨,策应大部队的行动。马超之前也担心曹军分兵渡河,他跟韩遂商量想分兵拒敌,在渭河北岸阻击敌人。

马超认为时间对自己有利,原因在后勤方面,他认为曹军远道而来,后勤是短板,只要实现长期对峙,不出20天曹军的后勤供应就会出现困难,不战而自退。应该说这个战略是对的,所以曹操摸清了马超的想法,看到对手并不急于进招时,也吃了一惊,觉得小看马超了,感慨道:“马超这小子如果不死,我将死无葬身之地呀!”

但是,这项正确的战略在关中联军内部却出现了分歧,韩遂认为应该速战速决,放手让曹军渡河,等到曹军渡到一半时再发起反击,让敌人首尾不能相顾。韩遂又犯了“半渡而击”的错误,通常“半吊子”军事家都会有这样的错觉,这让人想起了吕布。《吴子》里确实有“军半渡可击”的话,但战场上的形势往往变化莫测,绝不能教条地看待问题。可是韩遂很坚定,非要改变马超的想法,他是前辈,马超最后只好妥协。

关中联军在潼关等待曹军“半渡”,徐晃和朱灵因此有机会顺利转进到蒲阪津,并由此悄悄渡过黄河,在河西岸站住了脚。这时,曹操突然率潼关外的曹军主力向北移动,也要强渡黄河。看到这种局面,马超急了,不再跟韩遂商量,亲自带着人马急速赶了过来。

曹操率军渡过的地方在潼关以东不远的地方,由于行动迅速,大部分人马已经过了黄河。曹操想率主力赶赴蒲阪津,在徐晃、朱灵的接应下渡河,从关中联军的侧翼展开攻击。

曹军正在渡河时,马超带着一万多人马杀来了,这是他的嫡系,战斗力最强,正如曹操的智囊们分析的那样,他们擅长使用长矛,跟一般军队的打法不一样,有古罗马军团的风格。

此时是我国西汉时期,一支罗马军队辗转流落到汉朝的西域地区,成为匈奴人的雇佣军,总兵力约有6000人。再后来匈奴人被汉朝军队打败,这支罗马军队投降汉朝廷,在河西走廊上的一个叫犁轩的地方居住,而这里正是马超活动的核心地区,所以有研究者认为,马超是一位“古罗马化的将军”,不是说他有欧洲血统,而是说他的部队深受古罗马战法的影响,即以速度和力量见长,使用的都是重量级武器,在战场上的杀伤力很大。

马超率部突然杀到时曹操还没有渡河,他正坐在一个行军用的胡床上看部队过河,身边只有张郃、许褚等少数将领和不太多的队伍。

马超的人马速度极快,瞬间就杀到了跟前,情况十分危急。张郃和许褚见势不妙,赶紧招呼人架上曹操就走,试图登船。有个校尉叫丁斐,大概是负责后勤的,照管着一些牛和马没有渡河,见到情况危急,把牛和马赶出来以制造混乱,掩护丞相逃命。马超手下纷纷跑去捉牛捉马,曹操等人才得以登船,丁斐立了一功。

曹军渡河之处一片混乱,曹操虽然上了船,但危急关头人人都想逃生,大家也不管丞相是不是在船上,都往上挤,把船都快弄沉了,当年献帝大逃亡时的狼狈一幕又重演了。许褚急了,挥刀就剁。这时南岸马超的人马开始向船上放箭,膀大力猛的许褚关键时刻发挥了自己的特长,他一边砍人,一边举起马鞍替曹操挡箭。

潼关一带的黄河水流湍急,船只往北岸使劲划,但被水冲着老往东走,一直走了四五里路。马超的军队见状顺着河岸往前追,一边追一边放箭。看到这种情形,已经渡过黄河的曹军将士都吓傻了。偏在这时,船工被乱箭射死,船顺着河水使劲往下漂流,许褚一手举着马鞍子,一手划船,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总算到达了对岸。

北岸的曹军见丞相坐的船顺水而下,敌人不断放箭,船上不断有人倒下,都惶惧不已。后来,看见曹操平安归来,大家悲喜交集,很多人情不自禁流下了眼泪。曹操虽然受了惊吓,但看起来仍然满不在乎,笑道:“今天差一点让马超这小子给算计了!”

经历生死险境后获得平安,一般人会有惊魂未定的感觉,想一想那些可怕的事还会沉浸在后怕之中。但曹操每到这时,总会展露出一种轻松的样子,有时不忘开几句玩笑。这看似很随意,但却有良苦用心,因为这样可以抚慰部下们心中的紧张和不安,让大家重新获得信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