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玄奘(1 / 2)

加入书签

武后废了中宗李显之后,改立幼子李旦为帝,为唐睿宗。唐睿宗登基之后,被武后囚禁于深宫,不得参与朝政。

武后名为太后,实则居于帝位。朝廷大事皆由武后掌控,文武百官皆以武后马首是瞻,莫敢不从。

这一年,有沙门(1)十人敬献《大云经》(2)给武后。《大云经》里说,净光天女曾在燃灯佛处听闻《大般涅槃经》,后来她在释迦牟尼佛时代以凡胎降临于世,再次听闻佛法奥义,并成为了国王,得到了转轮王的疆土,教化子民,广做善事。

武后早有称帝的心思,但苦于没有一个代表“天意”的言论,她非常满意《大云经》里“女既承正,威伏天下,所有国土,悉来承奉”,“即以女身,当王国土”之类的说法,不仅重赏了十沙门,在全国各地广建大云寺,大肆弘扬佛法,还自称“佛弟子”、“女菩萨”。

武后重佛,上行下效,一时之间,西京长安,东都洛阳,都掀起了一股谈禅论佛的风潮。

初夏风和,草木繁盛。

晋昌坊,大慈恩寺。

大慈恩寺是长安城中最宏伟壮观的佛寺,占晋昌坊半坊之地,有十三个庭院,一千九百间屋宇。它是唐高宗为了追念母亲长孙皇后所建,乃是皇家寺院。

与青龙寺、荐佛寺等普通寺院不同,大慈恩寺除了举行皇家祭典、无遮大会,或者各种佛教节日,一般不对外开放。

白姬、元曜站在大慈恩寺外,等待僧人进去通传。

白姬穿着一身银白色的胡服男装,一脸虔诚地等待着。

元曜忍不住道:“白姬,你要听高僧讲释佛理,可以去青龙寺找怀秀禅师,大老远地跑来大慈恩寺,也不嫌累。”

白姬笑道:“能够听高僧论禅,纵使千里,吾亦愿往。”

元曜道:“怀秀禅师可是长安城里数一数二的得道高僧,在无遮大会上,他把这大慈恩寺的住持方丈虚空禅师都驳得哑口无言呢。”

白姬笑道:“我来这大慈恩寺,不是求见虚空禅师。”

“那你来求见谁?”

“玄奘。”

元曜不是很了解佛教相关,但也听闻过玄奘之名。

贞观元年,玄奘为了寻求佛法,独自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不畏生死,抵达天竺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得真经。他一去十七年,走过了一百一十个国家,学遍了西域乃至天竺的各种佛教学说,并带回了六百多卷佛经。

玄奘归国之后,受到唐太宗的隆重接见,一时间全国皆知此圣僧。之后,玄奘建立了译经院,翻译带回来的佛经,以及著写《大唐西域记》。高宗时期,玄奘在大慈恩寺译经讲法,并修筑了大雁塔。后来,高宗将玉华山离宫改为玉华寺,赐给玄奘居住,玄奘大部分时间都待在玉华寺里译经著说。

“玄奘禅师在大慈恩寺?!”

“武后为了传播《大云经》,要举行百僧宴,特意邀请了玄奘禅师。听上官大人说,玄奘在大慈恩寺呢。”

白姬、元曜正说话,刚才进去传话的僧人出来了。

僧人双手合十,礼貌地道:“阿弥陀佛。玄奘禅师有请,两位施主请随我来。”

元曜赶紧作了一揖,道:“有劳大师。”

白姬、元曜跟随引路僧人进入大慈恩寺。

大慈恩寺中虹梁藻井,绿树葱茏,山门宏伟庄严,大雄宝殿的琉璃瓦佛光普照。一路行去,法堂重楼复殿,钟鼓楼肃穆庄敬,藏经阁外的菩提树苍绿参天,西边是一千九百间僧舍寮房,分为十三个院落,院落的屋脊是青灰色的,像是一片一片飘在浮光上的剪影。

僧人带白姬、元曜来到了大雁塔下。

大雁塔高约三十丈,塔底呈方锥形,一共七层。大雁塔之中,供奉着玄奘从天竺请回的佛像、舍利子,以及收藏着从佛国运回的六百多卷贝叶经(3)。

大雁塔外侍立着四名黄衣武僧,引路僧人打过招呼之后,带白姬、元曜进入大雁塔。

元曜进入大雁塔内,只见一层的空间都是书架,堆满了经卷。朝南的窗户边,摆着一张长约两米的梨花木案,木案上放着文房四宝,和一堆书卷。

一个白衣老僧正在伏案而书。

老僧看上去已过古稀之年,他须眉发白,满脸褶皱,但身形却还挺拔如青松。他树皮般的枯手上挽着一串佛珠,正提笔而书,笔走龙蛇。

老僧表情专注,眼神清明,眉目之间藏着大智慧。

白姬行了一个佛礼,道:“玄奘禅师,一别数载,好久不见了。”

原来,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玄奘禅师。

元曜赶紧也行了一个佛礼。

玄奘抬眉一看,道:“哦,是你呀。”

玄奘转目看见元曜,又道:“哦,是他啊。”

白姬走上前去,盘腿结跏趺坐坐在玄奘对面。

元曜想了想,还是垂手站立在一边。

白姬笑道:“听闻玄奘禅师来到长安,祀人特意前来拜访,想请禅师为我解惑。”

玄奘并未停笔,道:“你乃天龙,活了万年,山河变幻,斗转星移尽在你眼中,还有何惑?”

白姬笑道:“一年可见春去秋来,十年可见物是人非,百年可见生老病死,千年可见王朝兴亡,万年可见沧海桑田。对于时间,我没有困惑,我的困惑来自于佛经与禅理。”

玄奘道:“阿弥陀佛!你心中无佛,读多少佛经也解不了你的困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