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驱虎吞狼(2 / 2)

加入书签

“如果陛下不想现在就向南方大规模地发起统一战争的话,那么现在,就是我们力量的极限了。”尤勇点头道:“毕竟,打仗需要全方位的配合,需要各个层面都做好万全的准备。而这一次的驱虎吞狼计划,纯粹是前方军团的一次小规模的试探。不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成了最好,不成也无所谓。能取得眼前的效果,我们已经是喜出望外了。”

“刘信达的表现,的确超乎了我们的想象,或者,他能为我们创造更大的奇迹出来。”李泽笑道:“既然已经进行到了这个阶段,那下一步的计划是怎么样的呢?”

“下一步的计划,已经由情报委员会全面接手了。”尤勇笑道:“接下来,我想公孙先生、田波会向您具体汇报的。军队已经从主导位置退居其次,以后只以配合的身份出现在这个计划之中了。”

“的确,等到刘信达越过了湖南,我们就鞭长莫及了。”李泽道。“以公孙先生的手段,想必这一次的安排,又会持续到多年以后,现在种下种子,然不不紧不慢地浇水施肥,看着他生根发芽,看着开花结果,最后等到果实成熟的时候,再去摘回家来享受那甘甜的美味了。”

尤勇大笑起来:“这倒是公孙先生的风格。不过与过去比起来,公孙先生还是变了不少,至少计划变得堂皇起来,过往,公孙先生最擅长的就是绝户计!他到了陛下身边后,这些年来,还是变了不少。陛下对他影响甚大。”

一番话,说得李泽也笑了起来。

“回来之后,还习惯吗?”李泽问道。

“军中爽利,一令既出,无不景从,绝不会有二话。”尤勇道:“其实我更喜欢军中的气氛,不过陛下既然希望我回来,我自然是义无反顾。回来之后的第一感觉,的确是变化很大,如今的军事委员会,可比过去的兵部权力大得太多了。”

“军事委员会统管大唐所有武装力量,不管是靖安军,还是预备役,统统要纳入到军事委员会的管辖之下,权利自然就大得多,但相应的,责任也就大得多了。”李泽道:“这些在过去都是没有的,我们一步步摸索,一步步前进吧。不怕有错,有了错,赶紧改过来,不给后人留下遗患。”

“陛下放心,这五年,我一定会竭尽所能把事情做好的。”尤勇点头道。

以尤勇的年纪,他很清楚,自己只是这个副主席,只是一个过渡位置,五年之后,肯定是要退位上贤的,只看看现在军事委员会的成员构成,便很清楚,李泽已经在着手培养年轻人了。而五年之后,恐怕大唐中的老一辈的军人,都要谈出历史舞台了。

自己在这五年之中,其实便是两个重要任务,一是配合李泽完成军队的改革,二是利用自己的资历,安抚老一辈的军人,让他们平稳地将权力交给年轻的一辈人,完成自然地过渡。

军队是利器,军队的平稳,可以说是一个国家的重中之重。只要军队稳定,那么这个国家,即便出了一些小问题,也不会动及根本。

“我们在占领了江西一部分土地之后,李泌估计会与江西观察使军队有一些小规模的军事冲突,但应当不会扩大成大规模的军事战斗。钱文中的个性使然,必然是会退缩的,最终我们可以彻底拿下并且有效统治这一区域。”尤勇翻了翻手里的卷宗,将话题又拉了回来:“而岳阳的石壮,则准备加大对丁太乙的军事压力。好方便刘信达彻底拿下湘潭,湘潭距离谭州太近了,那里也属于丁太己统治的核心区域,一旦刘信达在湘潭真的得手,对于丁太乙的打击必然是极其重大的。到了那个时候,说不定丁太乙为了确保能从刘信达手中收回湘潭,会与我们达成某些协议。”

“你是说丁太乙有可能拿一些地方来跟我们交换湘潭,以方便他在收复湘潭的时候,我们不至于趁火打劫!”李泽问道。

“是,石壮是这样认为的,湘潭距离谭州太近,是属于丁太乙的核心利益,如果我们真占了这个地方,丁太乙是会跟我们拼命的,既然如此,倒不如拿湘潭来换些我们能实际控制的地方更划算。”

“石壮一向很精明!”李泽笑道。

“石壮说,完成这一切之后,后面的事情,就要交给经济发展委员会了,怎样从湖南抽血,怎样榨干湖南的利益,让他们日益疲蔽,最终让他们的统治摇摇欲坠,就看经济发展委员会的动作了。”尤勇道:“等到这一切完成了,军队再给对手致命的一击。”

“就按这个计划办吧!”李泽满意地道。“南方的事情,暂时只能做到这个程度了。现在韩琦正在黑龙江大动干戈,李德以及耶律奇统率的军队,正在到处驱赶,捕捉那些番夷部落,韩琦要把这些人全部从偏避之地逼出来,赶出来,然后集中到城市附近居住,让他们安定下来成为扎根在土地之上的百姓。而在高丽,檀道济已经组织了一支一万人的远征军,在我们水师的配合之下,已经准备远征琉球了。相应的详细文件,应该很快就会抵达长安。”

“高丽的这支军队的控制权,应当掌握在我们的手里!”尤勇道。

“当然,这支军队的校尉以上的军官,八成都是由我们大唐驻高丽的军官担任。”李泽点头道:“咱们在哪里的军官,暂时上调二级临时军阶以指挥这支军队。檀道真是这支军队的最高指挥官。”

尤勇满意地点点头:“拿下来的地方,自然是我们大唐的。”

“相比起这些小打小闹,吐蕃现在才是我们的重中之重。”李泽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我希望,明后两年,彻底解决吐蕃问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