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2 / 2)
高仪见高拱眉头紧锁,知他也感到为难,遂道:“新郑,此事批交礼部题覆就是了,自可照常例了之。”
“虏患、漕运、军政、吏治、钱法、财用,或已有成,或正展开中,最难啃的硬骨头,惟有宗室负担一项。”沉吟良久,高拱终于开口了,“我本想待明年吏治有成,清丈田亩,再议此事,看来拖下去,终归不是法子。我常告诫官员不能回避矛盾,内阁若规避烦难,岂可表率百僚!”他看了一眼张居正,“记得叔大初入翰林,给先帝上过论时政疏,所陈时弊有五,第一款就是宗室骄恣,这么多年过去了,可曾有思路?”
张居正有些尴尬。当年他上此本,把宗室骄恣列为首弊,实有所指,乃是曾经在少年时代将其祖父虐酒致死的辽王。四年前,辽王被废为庶人,圈禁凤阳高墙,他的仇已报,如今高拱遽然提到,让他颇感局促,只得苦笑道:“宗室事太棘手,不敢思之,思之头疼!”突然一挑眉毛,“河南宗室为天下之最,周王府禄米却能保证,不知可否为他省借鉴。”
高拱道:“河南仅亲王就达七府,郡王八十余。亲王以周王为最早,乃太祖第五子。从国初至今,仅周王子孙即达四千余。宗室禄米供给自是一大难题,地方倒是想了些法子。李邦珍巡抚河南时,建言将卒后无子除封的南陵王遗产一半免其解京,留为补充周王府禄米之用。去岁,敝县知县匡铎擢升兵科给事中,他知与敝县相邻的钧州是原徽王府邸所在,而徽王早在二十年前已因不法被废,王府群牧所改为钧州千户所,驻军千余,却也无事可干,遂建言将此千户所并入开封宣武卫,密县、新郑原输该千户所纳额粮改解省藩库,充为宗室禄粮。这两例,都是特殊情形,不便推广。”他一欠身,突然提高了声调,“似这般挖东墙补西墙,也不是办法!需谋根本之策!”
“根本之策?”高仪惊讶地问,“新郑何所指?”
“不妨以周邸为例。”高拱道,“我年轻时在开封求学十余载,加之岳父在周王府做过事,对周邸事略知一二。第一代周王可谓是医学家,所撰《保生余录》、《袖珍方》,被翻刻了不知多少次,若是布衣百姓,凭此也可养家糊口。第二代周王擅书,写有《东书堂帖》行世,也足以养家糊口吧?我的意思是,能不能改改宗室不能参与士农工商四业的规矩,让他们尽可能自食其力。”
高仪反驳道:“一旦改变宗室不得参与士农工商四业的祖制,经商也好、做官也罢,谁能与之争胜?与其这样,不如维持原状。”
高拱顺着自己的思路,继续说:“再比如,宗人府可否实体化?推贤亲王掌之,代皇上管理天下宗室。”
“新郑!”高仪突然大声打断高拱,“还是不必说这些了吧!”
高拱看着高仪,仿佛不认识他似的,又转脸看了看张居正,却见他低头沉吟着,看来这二人是指望不上了,遂决断道:“兹事体大,拟旨:著礼部行札天下王府,请其各抒己见,限期报部。我辈也要多方访咨,务必啃下这根硬骨头,立一代章程!”
午饭后,高拱看见高仪正往自己的朝房走,向他招了招手,待高仪近前,笑着问:“南宇,适才议宗室事,你怎么像变了个人似的?”
“新郑啊,宗室的事,不触及为好。”高仪劝道。
“为何?”高拱一瞪眼,不满地问。
“祖制如此,谁敢轻变?”高仪一脸愁容道,“况此何时,偏要议这等事!小心被人利用!”
高拱一撇嘴,鼻孔发出“哼”的一声,转身进了朝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