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这是祸国(1 / 2)

加入书签

王崇古和方逢时的奏疏,十月九日发交内阁。

李春芳只看了开头,手禁不住微微发颤,脸色煞白,看着高拱道:“新郑,这、这俺答之孙来投,王崇古何以擅自纳之?这、这如何是好?如何是好!”

高拱接过一看,此奏正是按照他的函示写成,也就踏实下来。他和张居正早已商榷妥当,只等宣大奏报,即批兵部主持廷议。此时遂不慌不忙地说:“照例批兵部主持廷议就是了。”

赵贞吉看着奏疏,掰着指头算了算,道:“如此大事,何以迟迟未奏报?这王崇古胆子未免太大了!”

“正因为事体重大,总要译审明白,真得敌情,方可奏报。”高拱接言道,“我看王崇古不是胆大,是心细。事体未明,就惊慌失措报来,让朝廷如何处之?”

“心细?”赵贞吉反驳道,“王崇古竟敢提议与丑虏言和,这可是杀头之罪!既然心细,就该知道先帝明诏:敢言贡市者斩!知道了还悍然提出,我看他的脑袋是不想要了!”似是为堵高拱的嘴,又补充道,“总不能说先帝的诏旨错了吧?新郑上的《正纲常定国是以仰裨圣政疏》,可是极力维护先帝的,敢归过先帝者是大不敬!”

“内江,你会错意了,鄙人纠正遗诏的本意,绝不是内江所理解的那样。”高拱冷冷道,“若先帝的每条诏旨都要不折不扣执行,恐内江还在老家抱孙子嘞!”

“新郑这个说法固然不错,”赵贞吉道,“然我老赵当年之所以被贬谪,就是因为庚戌年反对与丑虏言和,如今老夫还是这个主张,宁愿战死沙场,也决不与丑虏言和!”他一拍书案,高声道,“言和者,汉奸也!”

高拱冷笑一声,道:“内江,这话说过了。若是皇上言和呢?”

“你你……”赵贞吉被呛白地满脸憋得通红,良久才赌气道,“皇上言和,做臣子的,也要谏诤!”

“新郑、内江,先不必争了,批交兵部吧。”李春芳小心翼翼地说,“看看大家什么主张再说。”

兵部尚书郭乾接到批红奏疏,惊惧交加。他把奏疏往书案上猛地一摔,道:“王崇古,真是多事!”又小声嘟哝道,“真是倒霉,才坐这位子几个月,竟遇到这等事!”他沮丧地仰坐椅中,有气无力地吩咐侍从,“请两位侍郎来!”

左侍郎魏学曾、右侍郎谷中虚前后脚进了直房,郭乾指了指案头的奏疏,摇头不已。魏学曾、谷中虚坐下来,近乎头顶头,一同阅看。魏学曾默不作声,谷中虚脸色骤变,叹息道:“王崇古不该如此处置,纳此竖孤,祸患无穷!”

“大司马,当速发揭帖给部院寺监,明日就廷议,此事拖不得的。”魏学曾道。

“大司马,桃松寨之事,殷鉴不远啊!”谷中虚焦急地说,“就因为督抚为邀功,把桃松寨居为奇货,结果引发一场血战,兵部尚书杨博受命兼任宣大总督,在右玉苦战几个月,才保住城池,杨博老命差点搭上啊!为避免悲剧重演,赶紧把竖孤赶出关外方是上策!”

郭乾愁眉苦脸,道:“既然已经批红,就是皇上的旨意,兵部也只好主持廷议,待廷议时再说。”

次日辰时,廷议在文华殿举行。郭乾神情游移地坐在首座,仿佛着衣单薄,缩着身子,双手交插袖中,眉头紧锁,道:“诸公,今日遵旨廷议。职方司郎中吴兑,先把宣大总督王崇古的奏疏宣读一遍。”

吴兑未读几句,会场上喧哗而议。虽然把汉那吉来降的消息已传遍京城,但情形到底如何,众人还是第一次听到正式说法,一个个义愤填膺,再也忍耐不住了。

“王崇古当斩!”御史叶梦熊抢先道,“先帝有明诏,有言贡市者斩!王崇古故违明诏,岂可不究?窃以为律令昭昭,何需廷议!”

“桃松寨之事,殷鉴不远,朝廷不应迎合王崇古侥幸邀奇功的颟顸之举,当驳回此奏,严词训诫!”兵科都给事中温纯道。

“祸国之举,莫此为甚!莫此为甚!”英国公张溶大声道,“秋防没有出事,好不容易松口气,王崇古就又来这出!你收留他,北虏会认为你扣他为人质,他们只认得金戈铁马!与北虏打仗,有胜算吗?这不是祸国是什么?嗯!”英国公已年迈,说着,气得咳嗽不止。国公乃国朝最高世袭爵位,得封袭此爵者,都是战功赫赫的英烈之后,又照例兼任五军都督府都督,关涉边防大事,他们的话很有分量。

“还议什么议!嗯?依律令斩了王崇古,赶紧把那个小子给送出关外就完了!”抚宁侯朱冈接言道。

丰润伯曹文炳抢过话头:“朝廷里恐有给王崇古撑腰的人,他们是同犯,锦衣卫当即刻拿下!”

“赞成!赞成!就照英国公、丰润伯说的办吧!”灵璧侯汤世隆、泰宁侯陈良弼、伏羌伯毛登、惠安伯张元善,都起身大叫道。

公侯们气势汹汹,摆出兴师问罪的阵势,想表达支持意见者都噤口不敢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