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血染的征程(2 / 2)

加入书签

为此,德国在西线调集军队再次起了攻势。不过这回不是攻击英法联军。而是掉头攻

旧口年月3日,正值欧美各国欢度圣诞节期间,各国不约而同的停战。德军总参谋长兴登堡上将调集力万大军,以飞机、坦克、装甲战车作为前锋,突袭荷兰。

荷兰在战争初期一直防备着德国,生怕德军入侵。在德军攻陷比利时和卢森堡后,荷兰人已经紧张到了极点,纷纷将海外殖民地军队回调本土。不过,随后德军转而进攻法国,让荷兰人松了一口气。

随着战局的展,荷兰人现同盟国和协约国打的不可开交,德军不可能再入侵荷兰了。

于是荷兰开始将兵力外调,主要是调回荷属东耳度,抵抗兰芳军的进攻。

当初为了防御德国,荷兰将荷属东印度军队调回了大部分,使得东印度群岛的很多领土失陷。如今欧洲没有什么危险后,荷兰立取将兵力撤回荷侧…度,抵抗兰芳军的入侵。双兰战争打了很久了。从丑的最后一年,一直打到本世纪,旧年的战争,让荷兰政府都快累吐血了。

为了尽快打败兰芳军,荷兰政府这次下了狠心,一口气调集了国内殆万军队,开赴荷属东印度。

可是当这三十万大军还在路上时,德军攻入了荷兰。

面对德军的先进武器装备,荷兰仅存的口万军队在一天时间内,接连打了五场败仗。面对德军的坦克、飞机、大炮的猛烈攻击,荷兰军队接连丢失了阵地,口万荷兰军队被全歼。

月日,德军前锋分别攻入荷兰名义上的都阿姆斯特丹和实际都海牙,荷兰灭亡。

德军以雷霆万钧之势,一举灭掉荷兰,让协约国震惊。尤其是英国,此时英国和德军只隔着一个英吉利海峡,德军攻占荷兰之后,使得德国公海舰队可以驻扎到荷兰,全面威胁英吉利海峡和英国本土。

不过英国人没有想到的是,德军进攻荷兰完全是为了履行对中国的承诺,因为中国要在东南亚动手了,当其冲的便是荷属东印度群岛。

在德军闪击荷兰的同时,东南亚地区,经过了中国现代化武装的兰芳军已经扩充到了两个装甲师,总兵力五万人,装配的都是中华帝国正规装甲师的全套装备。兰芳国大总长候汉新亲自任司令官。

按理说,十八年的战争,以兰芳军的力量,早就可以拿下荷属东印度。不过,中国考虑到国际影响,尤其是英法的态度,当时还不具备跟他们翻脸的时机。同时,候汉新对于荷兰和东印度土著当年灭亡兰芳,对兰芳进行大屠杀依然记忆犹新。原本就是报仇而来,如今得到了机会,岂能不报复敌人。

从根子上讲。候汉新就是为了报仇而活着,当年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他,满脑子都是复仇,复仇,再复仇!

因此,候汉新在得到张云飞的全力支持下,卷土重来。为的不仅仅是荷属东印度的的盘,更重要的是要满足他复仇的快乐,用现代话讲,要满足他变态的复仇**。

如何满足他的复仇快乐呢?掌握着军队的他,自然而然的要杀光他所仇视的人了。

旧年来,候汉新先从兰芳的都坤甸开始,带领着他的部众,先在西加里曼丹进行了疯狂的报复,当地的荷兰人和土著被大肆屠杀,到兰芳复国那天,已经达到了数百万人,整个西加里曼丹几乎除了华人之外,再无人类可言。

世界各国当时对于候汉新复国感到理解和同情,但是对于其大肆屠杀荷兰人和当地土著则感到愤怒。不过,出奇的是中国皇帝张云飞对此没有提出任何的异议。

打狗要看主人!西方列强对于中国的默认支持态度表示不解,但是他们仅仅是说说而已。让他们为了一群在他们眼中被视为牲口的土著而去得罪中国,这是不戈算的。

当然,对于荷兰人遭到集杀,西方国家的媒体只好报道说“这时荷兰人自找的,作为侵略者就要付出代价”。

兰芳国的面积不大,只有整个西加里曼丹,占据整个加里曼丹岛三分之一的领土,相当于一个宁夏那么大。

兰芳复国后。候汉新开始召集以前的部众,以及逃亡到各地的兰芳华人不过人数还是太少,只有十几万人,可以战斗的华人不过两万。

人口的凋零让候汉新心如刀绞,越的仇恨起敌人来。好在中国强大起来了,东南亚地区没有人敢在打华人的主意,兰芳既然和华人国家,很快便吸引了无数在东南亚附近的华人前往兰芳定居。

人口的增加。让兰芳军壮大了起来。候汉新一心复仇,他的部下们同样如此,那些当年受到欺负的华人们也加入了其中。

在华人眼中,国仇家恨不共戴天,于是败称为妖孽的候汉新带着几万魔鬼士兵,踏上了一条血染的征程。

临年,兰芳军攻破荷兰在中加里曼丹省的府怕郎卡拉亚,一路行来兰芳军所到之处,不论是敌军还是当地土著,一律实行三光政策,鸡犬不留。怕郎卡拉亚的荷兰守军开城投降,想要避免被屠城。

结果,候汉新答应了荷兰守军的要求,待荷兰守军放下武器的时候,候汉新却变卦了。“当年兰芳人也放弃了抵抗你们又是怎么对他们的?”

每当这个时候,候汉新脑海中总是浮现出当时的画面,心灵的创伤注定了无法再愈合。

屠城,只有以牙还牙,冉血还血。

兰芳军已经习惯了,所到之处,除了华人之外,一律鸡犬不留。

啊年8月,中加里曼丹被屠戮一空,为此兰芳军拉网式搜索了口次,直到最后一个土著被削成*人棍后活埋才结束。,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6一涵叭,章节更多,支持悄者,支持正版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