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九章 成功破局(1 / 2)
青瓷商城尚在筹备阶段,对于实体经济的提升作用,就已经显现了。而资本也开始运作了起来。青瓷科技开始源源不断地砸钱出去。光是那个为塑料盒做抗震设计的工作室,就得到了青瓷科技一百万的投资。
除了往外砸的钱,王不负为了青瓷商城的内部建设,也花费了重金。购买软件,培训人员,这些都是要钱的。
张市长听说,青瓷科技从法国买了一套物流分管软件,一年的授权费就是一百八十万元。培训讲师就更厉害了,他们从美国请来了前亚马逊的人力资源主管,专门做培训。
看这架势,青瓷商城不可能小打小闹了,而是要真的准备大干一场。
张市长却不明白,在网上卖东西,真的有前途么?看得见摸不着的商品,不能试用,谁能放心买啊?
张市长带着疑问,这段时间也看了不少书,又询问了几个南江大学的经济学家,隐隐约约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再和王不负吃了饭,这才恍然大悟。
商品在实体流通过程中,会产生很多转嫁给消费者的费用。相比之下,电商的销售模式更加垂直,减少了好几道环节。降低了成本,就有了价格优势。
受限于目前太过薄弱的物流基础,价格优势会被漫长的运输时间、高昂的快递费用抵消。但电商还有另一种优势,也正是王不负能以很高的价格,把减肥碗、战机模型卖掉的原因。
每个人都有些个性化的需求。但实体经济中往往难以顾及到每一个人。在超市里,只有卖的好的东西,才能放上货架。一个月只能卖五六个的商品,根本没人会卖的。
一旦把商业移到网上,就可以照顾到每个人。再小众的需求。拿到全国来看,都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只要实体经济无法解决个性化的问题,那么电商就一定会崛起。势头无法阻挡。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价格优势会越发显著。电商的竞争力越来越强。
张市长和王不负吃了顿饭,特别是又听到了王不负一番说明,心就热了起来。个性化的商品,虽然无法拥有大众化商品那样高的销量,但累加起来,绝对将会是惊人的数字。
张市长本来以为,青瓷商城的规模,大概类似“新街口百货商店”那个样子。没想到完全不是。按着王不负的说法,等电商真正站稳脚跟之后,一百个金碧辉煌的百货商店,卖的东西都没有一家青瓷商城多!
听上去像是天方夜谭。但张市长最近看了书,问了专家,再和王不负说了话,已经相信了这种说法。他不知道怎么发展电商,但这一百座百货商店,一定要留在南江才行!
他赶紧召集了一些领导,讨论该怎么扶持这“一百座百货商店”。
其他领导没有深入了解。只是听过“电商”这个新鲜词而已。猛一听“一百座百货商店”,觉得张市长在说胡话,太不靠谱了。他们都认为。张市长提出的扶持力度,太过激进。不太好。
就在张市长一个个做工作时。青瓷科技也正在全方位地发展,新的数据中心建设计划,在杭江得了批准。
这个数据中心投资一点五亿,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了。当然耗电量也异常的惊人。建设计划已经被好几个地方政府拒绝了。杭江原本还在研究数据中心的事情,听说青瓷科技准备涉足电商,火速通过了这个建设计划,并且还给予政府补贴。
这个补贴和一般的企业直接给补助款不同,而是返还百分之三十的电费量。返还方式。为先征后退地减免杭江政府收到的增值税。
按着那数据中心的设计标准,青瓷科技在杭江一年最多可以免交一千二百万的增值税。
有趣的地方就在于此。企业的增值税。地方政府只能拿到百分之二十五,剩余的要上缴中央。地方政府无权支配。也就是说,要想达到一千二百万的最高返还额度,青瓷科技就要在杭江产生五千万的增值税。
以青瓷科技目前的营业额,得把整个公司都挪到杭江,才能一年少交一千二百万的税。
王不负听到这个消息时,当然明白其中的意思。他并不打算现在就换总部,那太没品了。但决定乘机在杭江为青瓷商城建一个仓储中心。
其实以青瓷商城短期内的销售额,不需要一上来就搞两个仓储中心。全从南江走就行了,速度慢一点就慢一点、成本高一点就高一点。
但杭江政府既然给出了优惠,王不负肯定得拿出态度来。这样给自己树立个投桃报李的印象,以后和别的地方政府打交道时,应该能轻松些。
结果这一来一回的弄了下,张市长就急了,怕“一百座百货商店”从南江长腿跑掉。为了尽快说服其他领导,他重新拿出了一个稍微保守些的扶持方案。
什么产业园区、人才培养这些都划掉了。“号召其他企业学习青瓷科技的创新精神”这些,都是空的,没什么意义。最主要的扶持,就是在五年内,退还50%由青瓷商城产生、交给南江政府的增值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