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回 吃炸肉(1 / 2)
刘秀忽然想到了“卜卦问仙”方望,脸上露出讥笑,方望还说他的师父太史令司马状是大汉朝的忠臣,天底下有这样的忠臣吗?谁会与王莽过不去,站在朝堂之上的人,好像没有一个人听出不对劲,因为没有一个王公大臣发出一丝声音,那个可怕的“大汉第一好汉”巨毋霸就站在王莽一侧,离皇帝刘衎只有二步之遥。
仍汉平帝刘衎脸色依然保持微笑,好似没有听出贺文里面的忤逆之词,满堂春色皆在长生殿里,喜庆的氛围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谁会在意一句贺文里出现词不达意的漏洞呢?
然而刘秀失算了,朝臣、侯爵没有人敢发出声音,一名皇帝的亲戚听出贺词里面的大逆不道之言,他跳了出来。
汉中王刘凯的儿子尚未成年,只有十二岁的刘嘉一脸愤怒,喝道:“太史令大胆之及,欺君罔上,宰衡大人是大汉朝的周公,这是路人皆知的事实,你竟然胡言乱语将宰衡大人比作禹舜,其言要灭三族。”
此言一出吓得汉中王刘凯腿一哆嗦,跪在地上大叫道:“逆子刘嘉还不给我跪下,你想让本王灭族吗?请宰衡大人看在小王面子上,饶了小儿吧!”
“汉中王!你是怎么教育儿子的!”“刘嘉小儿,这里有你说话的份吗?”“宰衡大人当得禹舜,谁说是大逆不道之言。”
几名刘氏王爷一起斥骂刘嘉以及他的父王刘凯,他们这些刘姓王爷,如今只能看王莽脸色苟活,不开眼的梁王不就灭族了吗?刘姓的推恩令也已作废,王莽再来绝的,他们连王爷也做不成了。
朝臣贵勋俱都一言不发,他们懂规矩,万言不如一默,此时不是表态的好时机,和为贵才是正道。
司马状脸色尴尬,注视着王莽,他饱读诗书,岂能不知这句话是大逆不道的话。但做开国功臣的荣耀落到他家里,福至后代,他为了子孙后代,还要脸干嘛。既然王莽没有批语说他的贺文有要修改的地方,这就说明宰衡大人喜欢这句评语。宰衡大人最要面子,如今由他起头开始歌颂王莽为禹舜,群臣就知道接下来该如何吹捧王莽,而他将来九卿的位子坐定了。
司马状转而怒叱道:“兀自大胆小儿,你懂什么叫禹舜,古之圣贤莫过禹舜,今日的宰衡大人早就超过古之圣贤。皇上你说是吗?”
司马状无耻之极,硬是要逼汉平帝在群臣、侯爵面前,亲口说出“王莽是禹舜!”这句话,禹舜的王位是怎么得来的,他们皆是君王“让贤”得来的,他已经迫不及待要汉平帝“让贤”了!
刘衎低头,面色发赤,羞臊得说不出话来,左右为难,皇帝说的话是金口玉言,有史官在一边记录。若是让他当着众臣说出“宰衡大人当得起禹舜!”就是要他退位,有书面凭据为证,他一辈子要被“刘姓子孙”唾骂。不说这句话,就说明他也听懂这句大逆不道的话,王莽岂能容忍他继续做皇帝。
王莽脸色不改,人家唾沫吐在他脸上,王莽也能不擦一下,微笑着从容应对。他看见刘衎垂头不语,心里不削与儒子为敌,连这点难看皆受不住,与他不是同等地位的人。遥想当年他父亲早亡,在王氏里已经破落不堪,没有人想到他也姓“王”。王莽为了进入朝堂,在伯父王凤生重病之时,硬是为伯父王凤端屎尿,亲口尝苦药,几个月不修面,未解衣带,伺候在王凤身边,让王凤感激不尽。
在王凤弥留之际,权臣王凤不是想到他的子女,而是为他送终的侄子王莽。临终嘱托元后和汉成帝,要大加栽培王莽,这才让王莽从众多王氏子弟里脱颖而出,王莽以“孝”闻名天下,成为王氏子弟里面的佼佼者。
王莽是坐在刘衎皇位旁边的地方,整个大殿只有他与汉平帝刘衎是坐着倾听长篇累读的颂词,宰衡大人其实已经与汉平帝平起平坐了。只是他的位子上面没有雕刻的龙纹图案,位子比龙椅小一些罢了。
王莽正色道:“太史令,皇上年幼不知如何回答这种事情,皇上现在还是要多听多看多学,以后你要多多辛苦,教育好皇上,重担以后你也要挑起来。今天是大喜之日,要有喜庆嘛。童语无忌,刘嘉人小,不懂得举一反三的道理,汉中王你要教育好他。来!太史令继续读完,喜庆是不能停下来的,我们都等着喝皇上的喜酒呢。”
刘衎终于解脱,指着司马状,微笑道:“司马先生,请继续宣读下去,佳作让人回味无穷。朕明天就亲自书写一遍,还请先生到时过目,将朕不懂的地方,解释给朕听。”
“诺!”司马状执礼后,转而看向众臣,不削的瞄一眼小屁孩刘嘉,今儿是皇帝大喜之日,宰衡大人不与你计较。瞧着吧!汉中王刘凯的王位保不住了,从明天起就会有无数告发汉中王刘凯不遵守汉制,违反人伦道德之事的奏章,如雪片一般堆积到廷尉府,说不定汉中王刘凯谋逆造反的大事亦能查出来,执金吾冯鲂,你立功的机会到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