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秦歌来信(1 / 2)

加入书签

“这……”

看着一众永安城百姓,陆珍心里既是震惊,又是敬佩。

水淹永安城,十几万永安城百姓惨死在了洪水之中,家园被毁,亲人死去,庄稼全部被践踏,如此种种,陆珍也是亲眼目睹,自己都觉得太过凄惨,太过悲凉。

可是,永安城百姓不但没有深责凶手卫青的死罪,反而为他求情,如此深明大义,如此博大胸襟,陆珍岂能不震惊,岂能不折服。

“军师,你就顺应民意,放了卫青将军吧。”

金天下见军师陆珍竟然还有点犹豫不决的样子,生怕事情会有变化,于是便催促军师陆珍释放元帅卫青。

其实在他心里,岂会愿意斩杀如此具有大才干的勇将,刚才只是迫不得已,形势所逼,所以只能顺应民意,忍痛点头同意诛杀卫青的,现在见永安城百姓都一反刚才的姿态,竟然主动为卫青求情,金天下自然心里乐意,见面军师还在犹豫,于是便有点不悦了。

“军师,我等请求军师释放元帅卫青……”

范老儿带头向军师陆珍求情,其他永安城百姓也相继为卫青求情,请求军师释放元帅卫青。

“松绑!”

陆珍对斩头台上的士兵命令道,语气甚是激动,甚是哽咽。

此时的陆珍真的为永安城的百姓感到伟大,真正的佩服他们的勇气和博爱,竟然能够为自己的仇人求情,竟然如此深明大义,陆珍心里甚至还有一种自叹不如,一种自惭形愧的感觉。

“扑通。”

被松绑的卫青做的第一件事并不是感激陆珍的不杀之恩,更不是感激君王金天下的隆恩,而是一脸惭愧,一脸自责的看着永安城的百姓,直接跪倒在她们面前,脸色无比的真诚,无比的心痛和敬佩。

“我卫青为了打败大齐,掘开了云沙河,造成你们家破人亡,我卫青有罪,可你们竟如此博爱,如此明义,我卫青有愧,今我卫青再此跪拜你们,不是感激你们不杀我,而是跪拜你们的博大胸襟,跪拜你们的深明大义,你们的仁慈,你们的胸怀,我卫青敬佩,所以我感到自愧不如。”

卫青跪倒在永安城百姓面前一脸诚挚,一脸喟然的说道。

“今念在永安城百姓的份上,我暂且不杀你,可死罪可免,活罪不免,来人,一百军棍。”

陆珍知道,就算永安城百姓如何深明大义,如何说出一些理由来饶恕卫青,但亲人的离去,家园的毁坏,始终还是会搁置在心中,不可能完全祛除的。

所以陆珍绝对不能就这样轻而易举的放过卫青,不然即使永安城百姓不会在意,但至少内心里还是觉得其实君王和军师都是有意赦免卫青的,只是碍于自己等人的压力,才不得不要做出斩杀卫青的无奈之事而已,因此,陆珍觉得有必要做一些惩罚,做一些事情来给永安城百姓看,其实君王是很在意百姓,更不会无视自己的臣民的。

“啪啪啪……”

一百军棍狠狠的打在了卫青身上,但卫青没有一丝怨言,他能理解军师这样做的原因,他更希望能有一些承担,有一些惩罚,否则他自己也心里难安。

尽管永安城百姓嘴里说着原谅卫青,还向君王和军师求情释放卫青,可毕竟自己的亲人惨死在他的手上,自己美好的家园被他毁灭,说心里没有阴影那时自欺欺人,心中难免还会有心结,难免会有芥蒂。

可军师陆珍并没有就此轻易放过卫青,竟然还当着自己等人的面重责了卫青一百军棍,这才让他们心中舒坦许多,也让自己心里对亲人有一种赎罪的释然之感。

“虽然百姓们为你求情,我且暂时饶你性命,但你得要将功折罪,令你两月之内拿下乐安城,将大齐驱赶出我神风,收复失地,否则,我还是会当着众百姓的面将你斩杀,你明白吗?”

陆珍一脸冷然得盯视着脸色已经发白的卫青大声喝道,语气里充满了责备,还有鞭策之意。

“明白,如果两月拿不下乐安城,我也无颜面对永安城的百姓,无颜面对大王和军师,卫青也无颜活在世上。”

卫青直视着军师冷漠的表情,但他看到军师眼里的心痛和关切之时,卫青心里也是一阵难受,直视着军师凌厉而又充满期望的眼神,卫青凛然道。

卫青被永安城百姓宽恕,才捡得一条性命,但卫青心里暗暗发誓,一定会将这笔仇恨记在大齐的身上,不将乐安城拿下,不将失地收复,他卫青也无颜面对这些深明大义的百姓,更无颜苟活于人生,所以卫青现在是抱着一种必胜的决心,要么胜,要么死,别无他路。

事情就这么过去,转眼就过了近半月,这半月里,陆珍带着卫青帮助永安城百姓重新搭建房屋,帮助他们栽植庄稼,并还从军营的军费里,抽出一部分分给那些失去亲人、失去家园的永安城百姓,可这些钱几乎都是陆珍和卫青自己两人的俸禄和个人钱财,但陆珍和卫青,却只说是大王赏赐给这些百姓的,使得这些善良的百姓对金氏,对神风更是忠诚起来。

这天,陆珍正在思索接下来该如何攻下最后一座城池-乐安城,陆珍知道乐安城是神风王国最边境的一座城池,因为地理位置特殊,为了能够抵御大齐的侵略,神风将乐安城建造的很是坚固,几乎永安城、信阳城等都不能与之相比,可见乐安城是何等的固若金汤,所以要想攻下乐安城,实属不易。

“报,报军师,大齐有使者来访,说是有一封信要面交军师,现已被我军截下,请问军师该如何处置?”

就当陆珍正在看着沙盘,沉思着一些计划之时,一名士兵突然走进来禀报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