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尘封千年的记忆(2 / 2)
面色踌躇的说道,“此异兆,乃外道入境,非妖邪凶煞之乱,也非你西域孔雀一国之祸难,
而乃天下众生之浩劫,避无可避,我此时卦象未成,星盘综乱,大唐将有帝胄轮替之患,
能力所及,只是将此劫难,向后推延千年,
若千年之后,我天机处尚存于世,或许会有后来者,肩此大任,
若天机处泯灭于乱世衍替,那么我这一卦,也便是最后一相了!”
那女子的身份,似乎在这西域小国之中,处于很重要的地位,
她也不去向那国君请示,便私自向年轻道者说道,
“你要我的族人布设的法阵,已经完成了,你现在就可以登台做法了!”
年轻道者依然面观天相,
“不知国君是否已经愿意贡献公主之命,来挽救贵国族人灭国之劫?”
“不论我父是否愿意,你不都已然推算出这结局了吗?又何必多问?”
年轻道者不再多说,拉起那女子的手臂,面若止水的走入墓地中央,
转身一挥袖袍,那些白衣随处,纷纷走到太阳墓地的四周,按照各自的方位,
站成有规则的阵列,将他们二人围在中央。
而那国君脸上写满了焦虑与不舍,慢慢变成一种无可奈何,
但是却无其他的办法,只有和周围的人群一样,跪倒在一旁,远远的望着前方。
天空中的翻腾的乌云越来越浓重,笼罩在古城的上方,仿佛随时会坍塌下来一般,
从乌云中探出的巨眼中央,投射下来的红色光柱,越来越接近地面,似乎不到千米之遥,
风势也越来越大,将地面上人群的衣襟猎猎吹动,
年轻道者掐算着时间,猛然抽出背后的宝剑,迎着风,不去看那女子的脸,
“你...还有何言语要留下吗?”
“五年前,我出使东土大唐,你为我相面,说我与你是同道中人,
收我为徒,传我天机巧术,教我大唐语言,并向朝廷请命,
把我留在你的身边,如今你又夜观天相,推算天下劫难,
要以我之命,来延缓这场浩劫。
恩泽与我的人是你,取我性命的也是你,我只想知道一件事,
这一切,是否是你安排好的命局,你从初见我的那一刻起,就预知出了这样的结局?”
“这茫茫人世间,芸芸众之中,注定有一些人天赋异丙,生来与常人不同,
他们能及常人所不能及,能见常人所不能见,甚至他们在引领和左右着芸芸众生的命运,
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性,就是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
因为他们是应天道而生,行人道而存,你与我,都是这样的天命之人,
上天降你于孔雀国郡帝王脉胄那一刻起,就已经赋予了你身上的使命,
我预知出一切的发展,却无力改变,只能尽我所学,去探寻上天对于我能力的局限,
这也是我自己不可摆脱的命运!”
“你若不去预知,不去推算,不窥测天机,那么,这天下人的命运,又与你何干?”
“若有妖魅蛊惑人心,谋朝篡政,霍乱朝纲,至生灵涂炭,乃**,可以人力诛之。
若有风火雷电,金木水土殃及人命,乃天灾,可观天象,卜地理,减其失。
而此劫数,却是我天下苍生之劫难,与当朝君王治世无干,与天灾命理无关,
是乃宇宙苍穹间的寓相,而天地生我,即是为解开此千年寓相。
若我不此般行事,那么一定还会有另外一个我,去代替我做这些事情,
一切人世间的命数,王朝的兴衰,都是冥冥中注定的,
除非有一天,我打破某种力量对我局限,看一看,是何人于我头顶之上,
安排这冥冥中注定的一切!”
(小道秘闻:关于大唐国师袁天罡的民间传闻!
袁天罡,唐初天文学家、星象学家、预测家,益州成都(今四川成都)人。
著有《六壬课》《五行相书》《推背图》《袁天罡称骨歌》等。通志著录,其有《易镜玄要》一卷。
当代阴阳易辨派创始人高煜翔评价袁天罡:“名如皓月罩千秋,声似春雷震古今。”
关于推背图与李淳风:
有一种传说,说袁天罡是的师傅,他们都是隋未知识渊博的高道。
袁天罡曾经筑舍居于阆州蟠龙山前,李淳风因久慕其名,故带着条金自远而来,拜于门下。
据说袁天罡、李淳风为后世留下了名著《四弹子》,后世的刘伯温还对此作了校对。
另一种传说则说袁天罡与李淳风乃是同窗好友,时常聚首论易,谈天说地,并在一起背靠背席地而卧、
一个写一个画,为后人留下一部神奇的预测天书《推背图》。
关于其死因之谜:
袁天罡是唐朝时期的一个隐士,传说袁天罡在凌云山得道后白日飞升,凌云山一带地灵人杰,据史书记载,
华夏文明的人祖伏曦女娲就诞生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
修行中的大成就者至今传颂民间,唐代道士胡备元、张真等就是在此白日飞升,
而关于袁天罡在这里得道并白日飞升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
袁天罡在唐代以相术风水称一代术数大师,生前各种神奇的预测无不准确,在正史新旧唐书中都予以列传记载,
各种野史笔记小说中记载他的传奇故事更多,民间更把他视作半人半仙,他既预知自己阳数生死,
对身后之事当然也是预作安排,还有野史杂记中记载其曾经夜观天象,测西北方有天外邪魅降世,殃及大唐国运,遂向朝廷请命,
去西域漠北一带为大唐驱祸避灾。
然而他的真实死因,历史中并未明确记载,也未曾发现其陵墓所在,袁天罡的死因至今仍是个谜!
小道秘闻,真假难辨,仅供娱乐,切勿当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