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王子的童话故事(2 / 2)

加入书签

早在十三、四世纪,班图语系的黑人茨瓦纳族便定居这一带,将游猎的原住民桑人逐往西部荒漠地区。

1885年成了英国的保护地,1966年9月30日该国宣告独立,定国名为博茨瓦纳共和国。该国人口90%属于茨瓦纳族,博是土地的意思,所以国名的含义是茨瓦纳人的土地,表示非洲人从此要做这块土地的主人。

塞莱茨?卡马为博茨瓦纳开国元勋,他本是最大部族巴曼瓦托族酋长的儿子,1945年在英国牛津大学攻读法学,在伦敦结识了一位英国白人姑娘,一个英国灰姑娘想要嫁给一个非洲王子,然而这不是童话故事,却比童话故事更精彩。

黑白人种通婚,引起了双方家族、甚至两国政府的反对。处于种族隔离时期的邻国南非也跳出来干涉。

然而真爱无敌,卡马选择放弃王位,但决不放弃爱情。

1962年6月,他创建博茨瓦纳纳民主党。1966年,博茨瓦纳独立,他赢得大选出任总统。有人将卡马和露丝的爱情,称作奇迹:他们一起收获了爱情,也收复了江山。

国家独立后不久,在卡马的部落发现了巨大的钻石矿藏。

卡马再次做出惊人举动:他劝说自己的部落,将钻石矿藏归国家所有。博茨瓦纳不仅没有像其他非洲国家那样,部落之间爆发争夺矿藏的战争、陷入内乱,而且遵循这个做法,以后发现的所有矿藏都为国有。

卡马将矿产所得全部用于经济发展、教育、医疗,西方殖民者对非洲长达数百年的压榨和掠夺,使许多非洲国家在独立后都面临不少重大难题。政变、内战、部族冲突和边界纠纷此起彼伏,但博茨瓦纳是一个罕见的例外,跳出非洲国家独立后就走向内乱的魔咒,将贫困的博茨瓦纳带上了自由小康之路,被视为“非洲的奇迹”。

博茨瓦纳的政治成就似乎在于他们偶然有一个好国王,和一批有远见、受教育的治国精英。他与一批建国精英们一道制定了总统制、言论自由、三权分立的所谓“奢侈”的宪法,自此之后,这个国家严格按照这个宪法运行,从未被本国政府自我践踏、也未被军人政变废除,更未被部族政治冲毁。其政府清廉指数在非洲名列第一,列全球第37位。

2008年,他的儿子伊恩?卡马当选为总统,执政至今。

哈博罗内直到独立前,还只是一个几千人的村镇。1966年在此建都,如今这里已是一个25万人口的城市。

这是一座充满乡村风味的小城,骑车20分钟即可从东到西;白色的房屋、褐色的街道,绿色的树木,五颜六色的花朵。城市周围是一望无际的草原以及星星点点的丛林,难怪中国人喜欢叫它“哈村”。

最让人吃惊的是“哈村”人骑的摩托车之霸气,好多都是车轮比较宽的宽胎摩托,比一般摩托轮胎宽出好几倍,大概是因为经常要在沙漠里骑行不会搁浅吧?

第二天,马力和秦弦子在哈博罗内休整了一天,带着直播观众们四处逛了逛这座非洲小城,随处能看到房屋外墙上直白、简单的欢乐涂鸦,逛完哈博罗内最早的街头市场后,又去逛坐落在商业中心东北侧的国家博物馆和美术馆。

商业中心西南侧奥拉帕大厦,是继南非奥本海默钻石大厦之后世界上第二个钻石分类和评级中心。博茨瓦纳东部平原的地下埋藏着世界上产量最大的金伯利岩管脉筒。 因为钻石,它已奇迹般地一跃成为比较富裕的非洲新兴国家。

目前,博茨瓦纳已经实行了全民教育、全民医保及养老。小学及大学完全免费,小学生包午餐,中学国家出大头,现在也在逐步推初中教育免费。被誉为“非洲瑞士”。

晚上,他们在哈博罗内最知名的一家酒吧类餐厅——公牛餐厅就餐,非洲特色茅草顶,特色木桌和木椅。每晚8点后有乐队现场驻唱,气氛很好。吃了火烤棉花糖和正宗的牛排。

在没用发现钻石之前,畜牧业是博茨瓦纳的支柱产业。牛在博茨瓦纳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在这个国家的国徽上,牛头赫然占据着主要位置,而这里的牛肉也的确在世界上首屈一指。所有肉牛是完全的散养状态,喂养过程不添加任何饲料,城市和乡间的马路上,经常随处可见自己觅食喝水的牛群,车辆会自动避让。

这样原生态放养出来的牛肉不需要任何佐料,上火煎至五分熟,撒上海盐、黑胡椒,配上一份salad,入口爽滑、鲜嫩,肥而不腻,口感是家养肉牛无法企及的,最起码吃起来有一股自由的味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