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第六十四章 国耻(2 / 2)

加入书签

这一刻他多么想上阵杀敌,杀光这些狗日的小日本,可是他想到了家里老婆孩子和老万头正在等着自己。

他顿时清醒下来,知道自己一个人根本改变不了这一切,以后有机会在贡献自己的力量吧。

而这念头周福从未消失过,在后来的十四年抗日的过程中,周福都是尽自己的力量帮助抗战,捐钱捐物从不含糊。

在最困难的时候还将家里的粮食捐了出来,可以说尽到了一个中国儿女的本分,这比他冒然上战场杀敌用处大得多。

热血退出头脑之后,周福赶紧收拾行囊,挖出来的三只长木条箱子这样放在马车里是不安全的。

幸亏马车是自己叫人特制的,马车底部有一个一尺深的暗格。

抽掉上面的木板,三只长木条箱子放进去空间还有些大,接着又上好木板,丝毫看不出什么异样,周福又赶紧将三只木箱在马车里面依次码好。

剩下的还有不少空间,周福从客栈买了两大袋的干粮,在马车后面还用绳子困了三大麻袋的草料。

现在是逃难而不是像以前那样是走商,只要有钱,一路上都有客栈什么吃喝不愁,现在可不一样了,关门逃跑的不知道还有几家开门的,所以可得什么都准备妥当,除了自己吃的,马吃的也要准备好。

幸亏周福想着东西重多留了一匹马拉车,要不然这些东西尤其是那三箱子的枪弹,一匹马还真不一定行。

现在发生这样的情况,到长白山下的抚松县是不可能了,周福只能赶紧原路返回,从奉天路经锦州再到葫芦岛这一条路程最短路线回去。

要是没有意外发生的话,十几天就可以出了东北进入河北地界,这样就可以很快到达天津的家里,这时候家是周福心中唯一的激励,是他力量的源泉。

从奉天城外的客栈出发起,这一路上往关内逃灾的人流就没有断层过,成群结伴的互相照应,当然也有不少心存侥幸的,觉得打仗不管自己一个平民老百姓的事。

不管是谁统治东北,反正他们一样的交粮纳税不就行了,他们该怎么过日子还怎么过日子,这只是他们的一厢情愿。

没过多久他们就后悔了,日本人根本就不把他们当人看待,种了几十年的熟田只要被日本侨民看上了,随便几亩未开荒的地就给换走了。

要是不换就得吃枪子,而换走之后日本鬼子又不好好种,肥田变成贫地,然后又要将已经精心侍弄成肥田的荒地置换回来。

这样也就算了,可是日本人后来逐渐的变本加厉,中国人民在东北属于贱民,他们没有资格吃大米白面等一切好的东西,所有的东北都被日本人无条件收走了。

为了让东北人不被饿死,他们会发一些人不吃只能到草料的玉米碎屑当粮食,可以说留下来的东北人俨然成了日本人的免费的苦力。

逃难的人们白天吃着干粮一刻不耽误的赶路,晚上就随意的搭个简单棚子遮挡风霜,一家老少窝在一起取暖睡觉。

由于逃难都有所准备,东北土地多,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余粮,就算没有白面馒头,杂粮煎饼和土豆还是有的。

所以一路上人们倒不至于挨饿,周福见状心里好受不少。

当然其中也有不少混混想浑水摸鱼占便宜的,昨个还有几个小子盯上了周福,谁叫周福驾着马车,穿着人五人六的呢,一看就知道是个有钱的主。

可是周福是谁,一手八卦掌那是练得炉火纯青,都不用那枪出来吓唬他们,几下就将他们制服了。

看着他们跪在脚下哭着求饶,没几天就弄得跟要饭的一样,心里有些不忍,想着他们才失去家园背井离乡的困苦,也没有为难他们,教育了一番就让他们走了。

倒不是周福显得圣母,而是见了一路上太多的不易,知道逃灾路上的苦难,一路上不知道有多少人要死在这路上,所以现在能饶一个是一个,能不能活命就看他们自己的造化了。

再说这一路上都是灾民,荒郊野外的,自己又不是政府,还能将他们杀了不成。

这一路上周福也没有闲着,和不少知道详情的人打听了事情,还弄到几分报纸,已经完全知道了整个事情的经过。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沙俄修建,后被日本所占),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

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在奉天城里烧杀抢夺,无恶不作,真的是连畜生都不如。

这些周福也都忍了,谁叫日本自古就是我国的藩属国,现在小人一朝得志还不得猖狂的没边了,骨子里就是卑鄙的。

但是让周福不能不气愤的是,堂堂三省大帅,民国政府副总司令,掌握着三千万人民的生死的张大将军,居然下了让东北军“不准抵抗,不准动,把枪放到库房里,挺着死,大家成仁,为国牺牲”这样的荒唐的军令。

例如像北大营八千名守军收缴军械,存于库房,被仅仅只有三百左右的日军击溃了,这样等死的案例不在少数。

也就是这样的让人难以置信的命令,即使有少数军队自发的抵抗日军,可是难以抵挡日军侵吞东北三省的步伐。

不到一天偌大的一个奉天,东北三省的核心城市就被日本给占领了,而日军的步伐还正在飞快的向四周蔓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