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二章 苏立青(1 / 2)

加入书签

送走了苏立青,周藏刷了碗,已经九点多了,九点半宿舍准时熄灯,不过培茵这里没有这限制,周藏拿出自己的作业,就在客厅的茶几上坐着马扎开始写作业。这些日子都是培茵做饭,沈父没想到自己的教学任务那么重,四个高二班,自己教着他们语文,而且还担任学校语文教学组的组长,沈父看到培茵小小的身影在厨房忙活,心里很内疚,原本是想着来照顾孩子的,谁知道现在竟然还要孩子来照顾自己,培茵只负责做饭,收拾饭桌刷碗都教给周藏来做,爱琴早上中午晚上来吃饭,培茵做饭的时候都是爱琴给打下手,不过爱琴下了晚自习也不吃饭,培茵跟爱琴说了,只要是养成这样一个好的生活习惯,以后就会知道它的好处了,爱琴对培茵非常的信服,刚

开始两天肚子里叽里咕噜的,不过过了后面几天就觉得挺舒服了,再说了培茵做饭非常舍得放油放肉,油水大了,撑的时候就是长一点。沈父拿出还要批改的作业,批改了几本之后,对两个孩子说:“培茵,周藏,今天我带过来吃饭的是高二一班的苏立青,这个苏立青是那边山区那边过来的,学习成绩很好,家里条件,唉,不是一般的不好,我听别的老师说,他家里穷的连个吃饭的碗都没有,不过孩子还是坚持着来上学,今天他在班上晕倒了,是饿的,我就想着经常让他

来咱们家吃顿饭,也给他补充补充营养,都是孩子啊,培茵,爹看着哪个孩子受罪心里都难受啊。”培茵听自己的爹这么说,就知道沈父这是在给自己解释呢,想到苏立青衣服上的大补丁,说:“爹,咱们能帮一把就帮一把,我没什么意见的,反正就是多双筷子的事情。

”周藏说:“我听跟我一起踢足球的高二的学生说过苏立青,说他脑袋瓜子确实好使,就是家里太穷了,听说学费还一直欠着学校的呢,不过他学习成绩那么好,学校应该是

不要他的了吧?”

沈父说:“这个不知道,不过现在他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没饭吃,爹想着给他点饭票,咱家做点好吃的喊他过来,你们觉得怎么样?”

培茵说:“爹,我就怕他不要啊,我觉得他自尊心挺强的。”沈父说:“做人得识时务,我通过今天晚上倒是觉得他是个挺洒脱的人,我明天先偷着给他点饭票用吧,下周咱们回来的时候多带点鸡蛋,早上煮鸡蛋的时候给他个,鸡蛋

营养最高了。”第二天就是周六了一上午班里住宿舍的学生没谁能安下心来学习,都离开家好几天了,实在是想的不行了,就连培茵也走了好几次神,最后索性也不听讲台上那个教历史的老师在那里念语录了,低下头,放空心思,愿意想点什么就想点什么,课本上除了那点可怜的历史知识,就是大段大段的语录,这样的课本想着多学点东西那是不可能的,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新课本才能出来,用这些运动期间编订的课本准备高考,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这就得全靠教学的老师了,多给学生出一些相关的试题,对着每个例题深挖,好在培田这次回来从京城带回不少那边的高中复习资料,听说是通过一个同学从京城的高中里面弄出来的,沈父如获至宝,这次也带着一起来了一中,给吴校

长说了之后吴校长激动的都流了泪,学校决定就用这套资料给每科出测试题,先给学生们测试,然后再讲解。培茵坐在第一排,又是低着头装着仔细的看课本的样子,讲台上的老师念语录念得激情四溢心潮澎湃,培茵想,幸亏课桌离着讲台还有段距离,要不然还真坐不住,这老

师最喜欢念语录了,一念吧就唾沫星子乱跑,离得太近了恶心也得恶心死了。不管是高一还是高二,周末都要回家,得带下一个周的粮食,要不然吃什么?上午上完了课,大家陆陆续续的就往校门口走,有些是骑着自行车,有些直接步行,还有些

家里条件好的,就去汽车站坐公共汽车,并不是所有人的都跟培茵一样归心似箭,想着马上就能回到家中,比如,苏立青。培茵跟周藏爱琴,三个人先往家走的,因为来的时候是田小民用村里拖拉机送过来的,回去就得走着回去,不过,因为还有别的村子的人,还有沈家村高二年级的几个人

,大家一路走一路说话,倒是没觉得怎么累。

周藏现在认识学校里很多人,说着说着,大家就是说起了高二年级的苏立青。一个徐家村的高二的跟苏立青是一个班的,说:“苏立青学习真是很好,不过就是家里穷啊,周藏,咱们村前些年也是很穷,也是吃不饱饭,但是我还真没有见过这么穷的,他娘早早的就没了,他爹呢说是身体不好,干不了什么活,他还有个姐姐,说是嫁到了邻村,一直明着暗着的帮着自己的爹还有兄弟,可是你一个结了婚的再怎么帮也帮不了多少啊,他们村前些年光搞运动了,地里的庄稼也没怎么好好侍弄,这两年差点,可是人心早就散了,谁好好干呀,一年到头的分不了多少粮食,更不用说公分了

,家里什么吃的都没有,我们班的几乎都给他送过吃的。”

周藏从小虽然生活的地方艰苦,但是真的不知道没粮食吃是个什么滋味,说:“海军哥,真有没饭吃的人吗?不是解放好多年了吗?怎么还有吃不上饭的人呢?”徐家村的那个人叫做徐海军,说:“有啊,怎么没有啊,咱们学校的就有很多家里粮食不够吃的呢,现在不是哪里都跟咱们这一片似的,庄稼地里出息,能分不少粮食,很

多地方的地不好,再怎么精心的侍弄都出不来多少庄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