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游学(2 / 2)

加入书签

范宁回头看了一眼正打牌兴起的同伴们,笑眯眯问道。

“输了三十文钱,陆有为那家伙的手气好得出奇。”

“范宁,你好像有心事?”苏亮看了范宁一眼,小心翼翼问道。

他们在同一个宿舍住了两年,彼此都很了解,大家聚在一起玩得开心,范宁却一个人坐在这里看风景,这可不是他平时的作风。

“也谈不上什么心事,只是在想科举的事情。”范宁笑了笑道。

“你说起科举,我倒想起一事!”

苏亮拍拍自己的脑袋笑道:“昆山县的童子试选拔昨天结束了,选出十个县士,据说个个都很厉害,超过了前几届。”

“听说他们是实行普考?”范宁又好奇问道。

苏亮点点头,“我有一个亲戚,比我大一岁,他也参加了昆山县的选拔,他们只要自己有兴趣,都可以参加报名考试,听说一共有一千二百人参加了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最终从一千二百人中选出十名县士。”

“其实也和我们差不多,只是我们提前了两年。”

“吴江县是和我们同时进行,他们当时也选出十人,听说送到某地封闭训练两年,相比之下,我们就像放羊一样,居然还能去游学!”

“不去游学,了解民生大计,科举时怎么做对策题?”

范宁喝了口茶,摇摇头笑道:“吴江县的做法我觉得未必可行,上一届他们也只有一人考中童子解试,也没见高明到哪里去?”

“老兄,那是因为长洲县太厉害了,朝廷一共只给平江府五个童子解试名额,长洲县就包揽了四个,我们吴县可是一个都没有考中,昆山县和常熟县也是全军覆灭,吴江县能考中一个已经不错了。”

苏亮深深叹息一声:“我也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若考不上还得再等三年。”

范宁拍拍他胳膊,笑着安慰他道:“还有大半年,不要想太多,咱们只要尽力就行了,就算再等三年,也才十五六岁,咱们实际上就比别人多了一次机会。”

“你说得有道理!”

苏亮沉默片刻道:“咱们这次童子试其实是赚来的,考不上也没有什么负担。”

话虽这样说,苏亮还是忍不住望着窗外低低叹了口气。

.......

客船航行了三天后,终于在清晨时分抵达了杭州钱塘县。

船只要在钱塘县补充给养,并休息一日,众人下了船,决定去西湖游玩。

范宁却没法和他们一起去,他要去拜访包拯。

去年包拯两次巡视平江府,和范宁见过一次,年初他又接到包拯来信,恐怕再过几个月他就要调回京城。

包拯特地邀请他来钱塘县坐一坐,这次他们路过钱塘县,不去拜访一下包拯,着实有点说不过去。

钱塘县是钱氏吴越国都城,城池规模很大,经济繁荣,人口众多,两浙路的诸多路一级机构都设置在这里。

转运使司官衙负责粮草物资的运输调拨,州县的税赋粮草由地方官府征收,然后交给转运署。

或者存放在转运司仓库,或者运往京城,

每年各地方官府的经费预算由朝廷批复下来后,就由转运司拨付给地方官衙,在某种意义上说,转运司掌握着财物拨付大权。

两浙路转运使司官衙距离西湖不远,范宁雇一辆牛车,很快便到了署衙。

离司衙还有一段距离,便看见无数百姓跪在地上磕头喊冤。

这让范宁有点愣住了,他来大宋已是第三个年头,他还是第一次看见百姓跪在衙门门前喊冤。

而且跪的居然是转运使司的衙门,这倒是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

有冤情找县衙,县衙不公再找州衙或者府衙,如果还是觉得不公,可以到提刑司告状,怎么也轮不到衙门。

如果一定要牵强附会,那么只有船运行业的百姓跑来伸冤,漕运官船不够,有时候就会征用民船,然后再结帐。

这个时候就会出现一些矛盾纠纷。

“青天大老爷,给小民做主啊!”

一群百姓跪在大门前悲声哭喊,“官府逼人太甚,我们活不下去了。”

范宁愈加困惑,似乎并不是船户告状,而且这个时候包拯还没有在开封府上任,还没有得到‘包青天’这个头衔,他在朝廷敢于和权贵争锋,颇有刚直之名,但他在民间还没有什么名气。

这时,转运司的官衙大门‘吱嘎!’一声开了,只见主官包拯一脸阴沉的从大门内走了出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