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7.做点什么(1 / 1)
曹佳笑着应下, 兆勇却不好意思的阻拦道:“娘别急, 今日才刚与华家说开呢, 我看华先生对我还有些不舒服,这几日我打算还日日上门去,待华先生接受我了您在上门也不迟。”
李氏一腔热情被浇灭,想了想兆勇的话也有道理,只能惋惜的叹口气:“既如此你就抓紧点, 一旦华先生态度松动了马上与家里说。”曹佳也凑趣道:“这礼还是得备起来, 咱们早早备好了, 三弟回家一说直接抬到华家去, 也省的到时候手忙脚乱的。”李氏赞同的点点头:“佳儿说的没错, 就这么办。”说完拉着曹佳与凌冉讨论起置办什么来。
兆勇是全凭她们做主, 回了房把自己抄的翰林院藏书翻出来仔细研读。第二日一大早卓承淮就派人送来了全他那里全套的翰林院藏书,兆勇一本一本对比,把自己抄过的都挑出来让人送回去, 带着剩下十来本与他原本就有的书一同去了华家。
华知行今日有些期待又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烦躁,看到兆勇带着枯墨二人一人抱着厚厚一摞书进来却也没了别的心思,一个箭步上前, 打量着这将近百本的藏书,激动的心怦怦跳,伸出手飞快的抚摸了一下兆勇怀中的书, 又缩了回去, 生怕弄坏了, 好半日才回过神来招呼着:“快快, 我昨日就吩咐他们多搬个空书架过来。”
兆勇与枯墨抱着这么沉的书走过来早就气喘吁吁累的不行了,把书放在了书架最下层,抬起头来刚想与华知行说话却见他已经盘腿坐在地上,待他们一放好就抽出一本细细的看了起来,看架势是不会理他们了…兆勇与枯墨对视的苦笑一下,挥了挥手让枯墨下去歇着,自己也盘腿坐在华知行旁边,随手拿起一本与他一同看了起来。
直到天色已经沉到看不清书上的字了华知行才回过神来,刚要动一动忍不住轻声哀嚎一声,这把老腰…兆勇被他打断,抬头一见华知行扶着腰急忙半跪着想扶他起来,却忘了自己也在地上坐了将近两个时辰,二人费了好大的劲才站起来,看些对方都有些狼狈的样子对视一笑。
听到屋里有了动静华知行的小厮急忙禀告道:“老爷,夫人见天色已晚,留了陈三少爷饭。”华知行一愣,看着在抻背的兆勇,犹豫了片刻到底笑了:“走吧,一同吃饭去。”兆勇闻言按捺住心中的惊喜,做出稳重的样子扶住华知行:“华先生,您腰怕是累着了,我先扶着您。”华知行没有拒绝,扶着兆勇的手一同去了饭厅。
从那日起兆勇依然日日去华家,日日抄起了卓承淮的那十几本书,道要还他一份。华知行听了他的话点了点头,也亲自拿起了笔抄起书来,一老一小整日泡在书房里,兆勇也慢慢的一旬总有六七日留在华家吃饭,在华夫人的默许下与华朝的接触也慢慢多了起来。
陈家人见兆勇这事怕是十拿九稳了,也不总盯着他,毕竟现在玉芝已经八个月了,一家子的心都扑在玉芝身上,李氏更是每日早来晚归的,生怕卓承淮不在家的时候玉芝再出点什么意外。
进入了孕后期,玉芝的胃口突然大变,特别特别想吃甜食,可是她这个时候应该控制体重了,连主食都不能多吃,整日只能吃一小块蜜渍蜜饯解解馋。李氏倒是觉得吃的越多越好,看这玉芝忍着馋意控制自己饮食的样子有些不忍又不解,好几回悄悄端了蛋糕给玉芝,弄的玉芝哭笑不得,拽着她仔细讲了一大通胎儿过大的危险成功的吓到了李氏,从那之后看玉芝看的比谁都严,恨不能每日一块的蜜饯都给她去了,玉芝与汪嬷嬷感慨道:“嬷嬷,我这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啊…”
汪嬷嬷最近心情越来越紧张,玉芝差不多还有两个多月就要生了,家里所有东西都要备起来,还得日日看着她,给她揉腿,忙的是脚不沾地,晚上睡觉都惦记着玉芝,干脆不顾玉芝的阻拦搬着小床去了平日丫鬟们守夜的地方睡,生怕几个丫鬟没经验,半夜不知道玉芝想要做什么。
玉芝与卓承淮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日躺在床上玉芝悄悄的对卓承淮道:“汪嬷嬷的弟弟与女儿还没寻到吗,弟弟是拐子拐走的有些难寻。可咱们寻了这么些年了,那女孩儿当年知道的时候大哥已经派人去寻过了,但是那村子地处山村,平日外人很少进,且那时汪嬷嬷刚把事情捅出去,一有生面孔全村人都警惕的很,只能等着事情缓缓再说,这两年双禄每年都装成收山货的进村,慢慢的也用钱打探出了一点消息,都是些细枝末节的小事,不过汪嬷嬷夫家本家都是平民百姓,也不能把她女儿嫁到什么很远的地方吧?”
卓承淮早就派人回了山东访听过了,皱着眉道:“这拐子真的是一点头绪都没有,汪嬷嬷的弟弟若是还在世也已经二十好几了,模样都变的认不出了,幸而汪嬷嬷说他们姐弟二人很是相似,只能拿着汪嬷嬷的画像一点点的寻。
至于那远嫁的女儿,后来冯叔的人跟着双禄一同去打探,前阵子倒是终于有人说了句听长辈说汪嬷嬷的女儿被嫁给了货郎,不知道被带到哪儿去了,当年那货郎是说要去东北边一带,具体是哪里也没说个明白。”
玉芝惊的一翻身问道:“你怎么没与我说?”卓承淮吓得急忙搂住她,拍着她后背安抚:“那时你都已经六个月了,且咱们忙着兆勇的事情,我已经与汪嬷嬷说了,她说无需告诉你让你担心,这不…要不是你问起…我也不会说的…”
玉芝一时无语,她总觉得汪嬷嬷对自己做了许多许多,甚至李氏不在的时候代替了小半个母亲的作用,照顾她规劝她。她不是真真正正这个时代的人,把这种下人对主人的好视为理所当然,她也想为汪嬷嬷做点什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