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监控全球(1 / 2)

加入书签

关闭了冲量引擎的巴士一号就像一块大一些的残骸紧贴在已经成为废墟的空间站舱段后面,本来应该密封的格纳库舱门从后面敞开,一个个台式主机大小的卫星从货舱中飞出,在尾部引擎的推动下缓缓地进入各自的轨道。

“第64颗!”穿着作战服的陈霖目视最后一颗卫星消失在自己的视线暗暗计算。距离逃回火星已经过去了两个月的时间,发生在沪市高速上的那次冲突已经消泯于无形。除了在高层的一些机密文件中还有所流传外,整个世界再也找不到陈霖存在过的痕迹。

同样在两个月的时间里,浑浑噩噩的陈霖也找准了目标,开始制定一个个在陈霖自己看来非常具有可行性的计划,并做着朝自己的目标前进的准备。比如悄悄地在充满碎片的轨道中建立一套只属于自己的全球卫星监控网络。

上次的事情除了自己识人不明外,情报上的短板也是陈霖被人玩弄于鼓掌的主要原因。那时候巴士一号远在陈霖千里之外,即便有夏娃时刻跟进,可是在对方有意进行信息遮断的情况下,陈霖仍旧两眼一抹黑。

甚至陈霖的身份信息第一次出现在户籍网络的时候可能就进入了对方的视线,后面更是完全处在对方的监控之中。要不是后来对方手段太急切了一些的话,或许两个月前陈霖就栽了。

所以无论是为了自己的安全,还是为了在情报上扳回劣势,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间谍卫星网络势在必行。

各国对外太空的各种垃圾束手无策,发射的卫星也会被无数的太空垃圾打的千穿百孔。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陈霖做不到这种事情。

将成熟的太空探测器删删减减,缩小了体积后再用坚固的合金外壳包裹起来。不放心的话再在外面加上一层磁场发生器以及一组推力强劲的冲量引擎。即便是遇到了碎片雨,陈霖的卫星也会安然无恙。毕竟这些碎片的运行轨道都是固定的,提前预测后变轨躲开就可以了。

各国的卫星之所以办不到这一点除了卫星的大小比较笨重之外也是因为他们的卫星没有足够的燃料用于卫星频繁机动,但是这些在陈霖面前全都不是问题。

当所有卫星完成组网测试并顺利运行后,巴士一号改变方向,朝着南极大陆飞了过去。相比起处处都是监控的其他大陆,南极大陆完全就是全球各势力监控的真空地带。

巴士一号在距离南极点不远的冰川上停了下来,像土拨鼠一样使用两台小型激光炮打洞。仅仅忙碌了三个多小时的时间,直径五米,深度达到六百五十米的垂直通道被陈霖挖了出来。

二十多台经过特殊改造的工程机器人顺着纳米绳索降了下去,它们将会在冰川中挖出一个面积不小的基地来作为陈霖在地球上的总部。

各国在广袤的南极大陆上几乎没有什么势力,反倒是便宜了陈霖。火星毕竟距离地球太远,即便陈霖想独立,先期也要依附在地球身上吸收养分。在地球上搞一个隐秘的中转基地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做完这一切的巴士一号继续飞行,足迹遍布整个世界,沿途不时降落停留下来一段时间。陈霖在遍布全球的光缆上每隔一段距离加上一个监控终端,这些终端添加的位置非常的刁钻,都是些环境恶劣、不易检查的地段。

终端不仅仅可以切入互联网,甚至还能起到卫星基站的作用。等到所有的监控终端完成,陈霖就会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网络系统,到时候整个地球的互联网对陈霖来说就没有任何的秘密可言了。

地球上曾经出现过可以光学隐身的量子隐身材料,想必技术含量并不会太高。可是陈霖手里并没有完整的科技树,从塔宁那里继承来的东西更像是一些侧重军事的混乱拼图。有些科技很逆天,有些却一片空白。

因为无法做到光学隐身,陈霖只能退而求其次,在机身外面刷了一层可以吸收雷达波的合成材料,让巴士一号实现电磁隐身,不过这对陈霖来说还远远不够。

陈霖接下来要在全世界到处跑,没有隐身技术怎么把长度超过五十米的巴士一号藏起来?总不能每次都在深夜出现吧?即便是在深夜,也有可能被人发现啊!

越过广袤的非洲大陆,巴士一号进入大西洋上空朝着加拿大的方向前进。陈霖在网络上找到了加拿大一家生物公司的信息,据说他们在很久以前就研发出了第一代基于光线弯曲实现隐形的伪装材料。

那种东西刚开始的时候当然是垃圾,因为只要环境发生变化的话很快就会现出原形,也就在特种作战以及战术伪装的时候可能有用一些。不过距离他们研发出第一代隐形材料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而且之后这家公司再也没有新的技术进展被汇报出来,这就有意思了。

要知道21世纪的地球,技术的更新换代是非常快的。可以实现光学隐形的特种材料想不被重视都不行,鬼才知道这二十年他们的技术发展到了什么地步。陈霖觉得自己有必要过去看一下,务必将这种技术拿到手中。

陈霖的优势在于掌握更优秀的基础材料加工科技,更强大的能源系统,所以一旦吃透了他们的技术原理,很快就能够搞出来性能更优秀的隐身涂料,到时候巴士一号就会成为真正的幽灵,整个世界陈霖大可自由往来。

加拿大是18年世界政治风暴中受到影响最小的国家之一,本身这个国家的军事力量就没多大存在感,更是地广人稀,社会矛盾并不尖锐。在整个世界都开始朝着军事集权甚至是独裁的道路迈进时,加拿大十分少见的将民主政治保存了下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