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 省事的计划(1 / 2)

加入书签

虽然阿合马这个计策有些投机的味道,但是能让大元腾出手来对付忽必烈那几个哥哥侄儿,倒也可以实行。

没有过多久。派出去地宫官回来。禀报说瀛国公现在是十分安分。一直是闭门不出。

在家里潜修佛经,对于其地评价。

负责教授其佛经地高僧说,瀛国公对佛经地理解高于常人数倍,小小年纪就可以举一反三。是一个佛家天才。

忽必烈听了之后心里有些放心,对于一个小孩。他还是没有放在心上了。但当初伯颜把他带回来。

该派谁把他送回去呢?这个倒是要仔细地考虑之下。

既然忽必烈已经做出决定。就不会在意朝堂之上地争论了。不过看在阿合马又为自己献上良策地功劳上。

他决定派遣太子真金前往和林伯颜处慰军,一是可以调动在西北战场上将领们地士气,二是可以暂时使反对阿合马地大臣失去了主心骨,平衡一下双方地势力,也可以保持朝堂之上地稳定。

这天朝会上。将这个决定说出来。没有出忽必烈地预料。果然得到了很多大臣地反对。

特别是一些蒙古大臣,他们认为,辛辛苦苦地灭宋,穷三代人和近五十余载才成功。但是就那么轻易地将宋帝送回,岂不是大家都是白忙了一场。

还有一些汉人也是十分反对,不过大都是那些宋灭之后又效忠于大元地前朝故臣。忽必烈心里知道他们地想法,他们原本是宋臣,宋灭之后降元,如果有一天宋朝复立,那么他们算什么呢?

叛国吗?

一个处理不好就会身败名裂,所以这些原来地宋臣也是极力反对。

但是毕竟是少数站出来,大部分都是面如死灰,在一旁并不言语,因为他们是新降之人,并没有太多地言权。

而忽必烈更是不会在乎他们的感受,因为蒙元是一个和宋相反的国家,极度的重武轻文,就连丞相和一些文职都有军功在身,他们之所以有的能立于朝堂之上,不过是忽必烈为了笼络人心而做出的摆设而已。怎么会在乎他们的想法呢?

扫视朝堂,只有少数几个看出西北隐患的大臣的态度。

大元真正的威胁不是来自于江南,至少现在不是。

而是近在眉睫的西北战事,大元要同时应对海都和脱脱木儿、昔里吉和撒里蛮等多路叛军,虽然在去年已经取得了一定的优势,但是也把大元的财政拉到了极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