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八章:曹州攻防战(2 / 2)

加入书签

不少信任“红旗军”的官绅地主、老百姓携家带口躲入曹州城,寺庙、祠堂、甚至于州衙前都住满了人,城内每家每户也接纳了不少难民。

由于“红旗军”具备管理经验,只要是入城躲避战火的人口,都必须有四邻担保,然后登记户口发放粮本。

凭借户口簿、粮本上登记的人口数量,才能够购买能够维持七成饱的口粮。

经济困难的难民会得到民壮的临时工作,“红旗军”不仅仅管饭,每个月还能够得到六百文钱、五斗杂粮,有了这些粮食和钱,勉强能够维持家中三四口一天两餐。

今年秋收虽然减产四成左右,现在才是冬天,粮食告罄还不至于。

逃避战火躲入城池的难民其实没有几家是一贫如洗,绝大多数携带粮食、钱财,只要“红旗大粮行”根据配给按照一石精米两块银币的限价放粮,城内就不会因为饥饿导致陷入混乱。

如今的曹州城里军民已经高达十八万,其中十四万是外来户,粮食有二十几万石,还有不少耕牛、马驴。

为了节约地方和粮食,这几天几乎杀光了猪羊、鸡鸭犒赏参与守城的军民。

张献忠这一次倒是歪打正着,没有说错,如果流寇真的夺了曹州,粮食、美酒、花姑娘、金银财宝应有尽有。

流寇们眼睛绿了,他们发出狼嚎般的鬼叫:“兄弟们拿出真本事上去拼命啊!八大王有令,城里的美娇娘都是咱们的!杀……”

为了不把流寇们过早的惊走,曹州城头没有飘扬鲜艳夺目的红旗,正兵中的一半米尼枪手也刻意没有远射一百步外的任何目标。

乙种营主将王瑸是进入曹州城里官职最高的将领,自然指挥全局,朱大典曾经细致研究过“红旗军”编制,知道一营主将至少应该相当于大明参将。

而且“红旗军”体系没有文贵武贱一说,不仅仅级别平等,待遇反而向武官倾斜。

朱大典并不是因为需要“红旗军”救命才给予王瑸尊重,还因为他跟王瑸接触了半个月,发现这位年轻将领不简单。

王瑸是大匠师、科学院院士、造船专家王玉琪的儿子,是黄汉调教了足四年的亲卫弟子。

他曾经远渡重洋跑过倭国、小吕宋、广南国,不仅仅略知天文地理,还能够谈论唐诗宋词,军事素质更是无可挑剔。

朱大典是浙江金华人,两榜进士出身,正宗的学霸,跟王瑸交流多次后经常有醍醐灌顶的感觉。

他开始向往大洋彼岸,期待有生之年能够跟随龙武水师船队漂洋过海去美洲大陆看一看。

朱大典不是个清官,但并不表示他就是个坏人,大明朝的文官武将超过七成人贪腐,真能够做到如海瑞那般清廉的凤毛麟角。

大明朝堂上内斗不已,党同伐异愈演愈烈,有抱负、有能力、想为国家做些实事的朱大典却是官儿越做越小。

听王瑸介绍了孙传庭、陈奇瑜、温体仁、杨一鹏等等原大明高官在“红旗军”体系如鱼得水,更加坚定了投奔“汉江郡王”从头再来的心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