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北京再见(2)(1 / 2)
杨志远赶忙直入正题,说,在大学的四年里,学生都在思考农村经济的问题,如果说国家是社会的总成,那么乡村就是这个社会总成的基石,乡村家庭就是这个社会总成的基础,不可忽视。其实每个乡村它都有着自己特定的风俗和传统,有着固定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模式,这个特质注定乡村经济必然简单、封闭,农民意识强、目光短视,没有长远的目标和规划,也就谈不上发展。所以学生认为,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否,政策、资源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方面是人,与农村领导者或者说是一村一族之长的眼界思维有关,眼界决定高度,思维决定发展。所以学生有心回去试试,一则是因为父老乡亲的希翼,二来也是想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看自己能不能在农村的实际工作中,摸索去一条有实际意义的发展方式来。
院长点头,开口,说,想法不错。有没有更加具体的想法。
呆在一旁的李泽成看了看表,提醒,院长,您待会还有个会。
院长说,不急。小杨同学你继续。
杨志远知道不能耽搁院长太长时间,于是加快速度,说,其实,农民手中最可利用就是土地,学生觉得解决农村问题的出路,就是盘活农民手中的土地。学生的想法是成立一家股份合作制公司,允许农民以手中的土地入股,当然也绝对不允许买卖土地。把村民手里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走农业集体化道路。只有把农民重新组织起来,农业才能形成集约化产业化规模化机械化水利化现代化的经营优势,才能发挥集体抵抗自然灾害消灭病虫害和改善土地使用状况等各方面的优势作用,才能消除分田单干带来的各自为政一盘散沙的局面,只有把村民重新团结起来,才能杜绝农村荒田和不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等种种弊端,最终使农民走上共同富裕的的社会主义道路。
院长思索了一下,觉得这个学生的思路有点意思。他有心和面前的学生探讨一下,说,如果照你这个思路,是不是又回到了吃大锅饭人民公社那一套上去了。
杨志远说,是有那么个意思,但又与其大不相同,因为它将按股份公司的模式运转,人人各尽其能,人人都有考核目标,奖金工资都会有一套完整的考核程序。如果有的农民因为在外打工、或因能力等各方面的原因,也可以不参加具体的工作,只用荒弃的土地入股,年终可参加审计和分红,所以更准确的说,它更像是一家现代化的农业控股公司,以发展深层次的农业深加工产业为主打方向,与村民间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相互依存,互助发展。
院长起身,说,好,既然你有自己的想法,尽可以放手一试,到时候我想看看你会交出一篇怎么的答案。
杨志远有些惶恐,说,院长,这毕竟只是学生自己的一些想法,还不成熟,而真要操作起来只怕有许多意想不到的难度,就怕到时让您失望。
院长一摆手,说,有难度不怕,有恒心就好。失败了也不怕,努力了就好。
院长如此鼓励,很是难得。之所以如此,也算是对杨志远甘愿放弃安逸,选择困难的奖赏。
李泽成留意了一下,整个过程有三十二分钟。李泽成跟院长多年,知道院长时间观念强,能听杨志远这个学生谈上三十二分钟的时间,已是非常不易,肯定是杨志远某些想法得到了院长的认可。能让院长如此关注,杨志远这个小师弟还真不可小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