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天生奉孝惊鬼神(1 / 2)

加入书签

时,初平二年十月十五,秋收已过,仓禀略显丰实,正是用兵的好时节。

河西郡,姬溪已经驻兵五日,却迟迟不见动静。

李蒙、张济在帅帐中找到姬溪,问姬溪为何按兵不动。

姬溪说有细作来报,黑山军统帅张燕乃是诈降,意图不明,故要查探清楚方才能行军。

李蒙、张济明显的不相信,诈降,怎么会诈降,人家的投诚明显是时事索然,大势所趋,张燕又不傻,他怎么会如此的不识时务呢?

姬溪问他们,既然是大势所趋,那为何刘虞、袁绍、孙坚三人不降呢?

二人据理力争,说刘虞自持皇室正宗,不识时务;袁绍的氏族四世三公,妄自尊大;至于孙坚,因与太师有隙,是故不是不愿意降,而是不敢降。

二人的解释合情合理,姬溪也相信包括董卓在内的大多数人都是这么想的,但姬溪却偏偏不这么想,那万分之一的可能性总是让姬溪胆战心惊,所以,姬溪丝毫没有改变自己计划的想法,黑山张燕,一定要打。

于是,听了二人的解释后,姬溪推脱说,是不是诈降,一试便知。

二人问姬溪怎么试。姬溪说已经着人去真定招张燕前来相见,若张燕领兵前来,那么便是做贼心虚,如若不然,那就是真心归降,自己将再不生疑心,即刻挥师北上。

李蒙张济听后觉得,姬溪的试法也是在情在理的,张燕若是诚心归降,又何必领兵前来呢,自己等人又不是他的敌人。

然而姬溪却认为,不管张燕是不是真心归降,当得知自己召他来河西的时候,他必定会起疑心,而为了自己的小命着想,他要么不来,要么就必然会领兵来。

不管张燕来不来,姬溪的借口已经有了,剩下的事情,无非就是等几天然后开始打仗。

瞧瞧,想诬陷一个人,就是这么容易,你只要找到人们思维的误区,一切便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三日后,张燕来了,探马来报,张燕带来了三万兵马。

姬溪立刻将李蒙张济叫过来,对他们说了此事。二人大惊,觉得自己失算之余,又感激姬溪的料敌先机,使二人免于危难。

还有什么好讨论的呢,你他娘的带了三万兵马来,明显的是做贼心虚,要是真让你靠近了老子们的大营,老子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没什么说的,干他娘的。

一场大战就这么突如其来的爆发了,姬溪这边以逸待劳,又有人数上的优势,如何能够不胜。

张燕大败,丢盔卸甲逃往真定去了。

李蒙张济虏获无数,拷问俘虏后得知,张燕虽然没有下令攻击自己这边,却让各部严阵以待,不得大意。

听了这些话,李蒙张济更是相信张燕乃是诈降,否则的话,为何这般如临大敌的模样。

事已至此,想不打张燕都不行了,李蒙张济联袂请战,姬溪立刻应允,着李蒙领兵一万五千北上打雁门,张济领兵一万五千往东攻打真定,而他自己,则率两万兵继续驻扎在河西,美其名曰策应二人。

二人不疑有他,欣然领命。而他们走后,姬溪第一时间便开始紧锣密鼓的重新编排兵马,这些兵马,大多是李蒙张济的部曲,当然还有而来俘获张燕的俘虏,姬溪将他们打算,然后重新规整,而后用自己从蓝田带来的三百人将原有的将校军官全部替换,有不从者,立刻斩杀。一个月后,这支将近三万人的部队便大体上属于姬溪所有了,虽不能如臂指使,但也算是像模像样。

此时,李蒙张济几乎同时向姬溪求援,只说张燕固守城关,他们兵少,久攻不下,是故请姬溪率大军前去相助。

姬溪才不会去呢,一来李蒙张济的生死他根本就不关心,二来,他敏锐的察觉到河内的张扬似乎有些蠢蠢欲动,而这也更加坚定了他固守不出的决心,因为他越来越觉得自己的猜测是正确的,各镇诸侯的归顺乃是诈降。

姬溪就这么拖着,终于,有人不耐烦了,幽州刘虞出兵五万度长城,直达雁门围堵李蒙,河内张扬率兵北上,与张燕合兵一处,由守城变成了追击。

李蒙张济不敌,唯有向河西退来,二路兵马追杀不舍,李蒙张济穷途末路之时,姬溪突然毫无征兆的出现了,他欲东路和北路同时设伏,一举将追杀的二路兵马杀的大败,既救了李蒙张济,又截断了二路兵马的进攻。

李蒙张济只各带了七八千兵马回来,他们当然不服气,可当他们想要引着本部兵马前去报仇的时候,却突然的发觉,自己的兵马不见了,哦,不是不见了,是明明还在那里,却不是自己的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